春节期间,ICU病房里的护士们和平时一样继续奋战在一线。被称为“离死神最近的地方”的重症医学科是拯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里,护士长俞云正在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俯卧位式通气:“二床俯卧位快一点,就位就位。待会儿是往那边抬往那边翻。好了吗?来,1,2,3,换手……”
这种通气法可以让患者的肺泡复张,对患者的治疗来说至关重要,而这个工作不折不扣是个体力活。
俞云(左一)和同事们在为患者进行俯卧位式通气
俞云说:“病房中一大半的病人都在俯卧位,就这么一趟要好长时间,刚才看到的已经是缩减版了。需要消耗点体力,目前这个病人身上也仅有气管插管和深静脉通路,我们还有病人有血滤管,有ecmo导管,那样翻的话是需要更谨慎,更多人来配合。”
俞云在工作中
今年是俞云工作的第21个年头了,这么多年她一直在ICU从事重症护理工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ICU护士并不容易,除了基本的用药护理,病人常规的护理,还要学习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应对各个专科的危重问题,观察病人状态并及时做出分析、判断。
用俞云的话来说,ICU护士就是“特种兵”:“ICU真的保不准,时时刻刻手上都有事情在做,而且可能在做这件事情的同时,还要应对突发的情况。可能要加快节奏,把手上的活要做得更到位,甚至在这个时候还要同时去兼顾到其他。”
即使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处理过无数艰难繁重问题,俞云也有担心的时候。进入去年的12月中旬,俞云所在的重症医学科ICU病房也出现了爆满的情况,原本的60张病床最多时增长到86张,这是史无前例的。面对如此困难局面,就算心里没底,俞云依然选择直面挑战。
过去的一个多月,俞云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作为医务工作者,尤其作为一个重症的医务工作者,我加会儿班,哪怕今天晚上不下班,就在床边陪着病人,只要他有好的希望,我就觉得待在这里是值得的。因为我的事情没做完,病人没有稳定,就不能走。”俞云说。
俞云现在的身体状况还不错,至今没有感染,她笑称自己就是所谓的“天选打工人”,家里老人和11岁的女儿也都在感染后康复了。让俞云欣慰的是,“阳过”的女儿长大了。这波疫情来了以后,女儿会自己去搜一些知识,还主动发给妈妈,告诉妈妈要注意些什么。孩子独立的比较早,这让俞云很高兴。
和俞云并肩战斗的战友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发烧、咳嗽等症状。很多战友都在带病战斗,这让俞云既心疼、又无奈:“也有护士陆陆续续告诉我说,‘护士长我发烧了,晚班继续上。如果明天体温还不下来,我再请假’。当时护士们也知道病房的病人多,如果请了假,就意味着其他同事就要过来,有可能其他的同事也是处于一个生病不舒服的状态。这个真的没有办法控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翠荣
作为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依托强大的重症救护平台,建立了新形态下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为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全院1643名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医务人员一起始终奋战在一线,用生命护佑生命!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翠荣表示:“我们中大护理人员一定会坚守人民健康为首位的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记者手记
无论是与同事还是与患者的交流中,俞云总会把笑容挂在脸上,很亲切,也很温暖。去年,俞云作为江苏省援藏抗疫医疗队成员之一在拉萨奋战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她说,等到今年春暖花开时,想带着女儿去一趟拉萨,让女儿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再看看布达拉宫,这是她和女儿的一个约定。
(江苏新闻广播/丁俊 马骊雪豪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