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人人都有乡愁,家家都想团圆。但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是春节坚守岗位的“不归人”。面对生命的托付,他们毅然无怨无悔地扛起这千斤重担。因为他们不仅是人们口中的白衣天使,更是人世间离死神和生命曙光最近的那群人。
除夕夜为重症患者翻身用时近1个小时,许下的愿望让患者热泪盈眶
“爷爷,我们一起跨年啦!恭喜你又大了一岁,争取康复出院,活到120岁呀!”
“诶!争取!”这位90多岁的老人眼含泪光的与为他翻身的护士一起许下新年的愿望!
“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你们在做些什么?是不是跟家人微信互动问候呢?”
“按照护理流程,我和值班的同事们今年跨年的时候正是为重症患者翻身的时候,因为既要尽量不打扰他们休息,又要照顾到他们的病情,平均每个人完成翻身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么多患者全部翻身完毕大概要用时近一个小时。常人觉得很简单的翻身动作,对他们而言却是不容易的,很庆幸我们护理的这些患者都能顺利跨年,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阿!”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袁欢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在这个科室的第五年,除了有一年生孩子,其余四年的除夕夜都是在科里与值班的同事和患者一起度过的,她说自己是南京的姑娘,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守护这座城里人的健康,很有成就感!
“今年的年夜饭没家里丰盛吧?”
“那要看怎么比较,跟同事们一起吃的感觉也像亲人一样,这里也是我们的家呀!上班前我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些甜点,大家工作太辛苦了,你看每个甜点上都有两只‘兔耳朵’,我们叫它‘萌兔糖’,来看看觉得怎么样?”
记者接过袁欢自己制作的糖果,却感觉手里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份同事间宝贵的情谊,也是他们以苦为乐、无私忘我的天使情怀!
护龄13年春节在岗12年,一条新年祝福微信6小时之后才回复
“我一般早上7点就到科室了,赶在8点钟交班前所有床位走一遍,看过才放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长曹晶晶是一位徐州姑娘,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她从事护理工作的第13年,春节在岗的第12年。
在重症医学科,护士工作相对显得更为繁重。因为这里的患者都是急危重症且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重症患者。因为疾病的特殊性,突发情况就很多,医护人员随时都要做好抢救的准备,护士们都要随叫随到。与普通病房的护士相比,重症医学科病房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生活照料等都由护士负责。
“很多年轻的护士在家还是个孩子,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但是在ICU,她们不怕脏不怕累,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我真是打心眼里挺佩服的!”曹晶晶说,“刚工作的时候,我每次看到患者过世,情绪也会很差,有时也会跟着家属一起流泪。但是现在能够更勇敢地去安慰家属,这是一种成长,而不是麻木。我时常告诉自己,也告诉身边的青年护士,能陪伴老人安详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坚守在岗位上的动力就是每一次抢救回患者的感动,也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
曹晶晶介绍说,自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后,对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收治的需要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几乎达到100%,有创通气,俯卧位通气……科室工作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但是病毒并没有对医护人员手下留情,高热、剧烈咳嗽、“刀片嗓”等症状在他们身上并没有比普通人症状来的轻,反而因为带病上岗,长时间佩戴N95口罩,难以充分休息,他们每个人的症状都好的相对较慢。
“我们ICU收治的老年患者相对较多,96岁的王奶奶是今年我护理的第208位气管插管的患者,因为年龄大,病情重,这类患者往往比其他患者更难以脱机拔管。我们每天在为她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会进行整理床铺、翻身、拍背、吸痰、俯卧位通气等操作。”曹晶晶介绍说,由于基础病等原因,王奶奶无法进行自主翻身,每次都需要五六名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帮助她进行体位的改变。经过他们精心的护理,大多数老年患者已经康复出院,虽然王奶奶目前还没有拔管,但是通过医护团队的努力症状已经明显较之前有所改善,王奶奶已经在进行脱机锻炼,过完年后不久,她也一样会顺利康复,回归家人的怀抱。
“谢谢祝福!也祝您新的一年健康平安,万事如意!”中午的时候,曹晶晶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她拿起手机回复了今年第一条亲友发来的祝福微信,而这条微信收到的时间已经是6个小时前。
新的一年,她希望患者都能康复出院,疫散安澜,春暖花开时,大家都能有更多的时间看看周边的风景,陪陪家人。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汤安佶 通讯员/杨璞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