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近年来不断创新养老模式,其中的“寄家养老”您听过吗?也就是城市老人寄住乡下农家。在南京江宁湖熟街道徐慕社区杨家村,童道云是该村第一个开展寄家养老服务的人。在她的家里,平时住着三位老人,也帮三个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年,她和老人们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呢?
“这里面住的两位老人都是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其中里面这位爷爷90多岁了,另一位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病,54岁中风,今年84岁。”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徐慕社区杨家村村民童道云把记者领到一间大房间,为方便陪床照顾,她把两位爷爷安排在一个屋。今年84岁的陈大松住在这里7个月,体重170多斤,上下床都得童道云抱着。童道云说:“硬抱是抱不动他的,要有点小技巧,把他后面的裤子裤腰抓一下。”
陈大松老人并不住在这个村上,他的儿子、儿媳平时工作很忙,孙子在国外上学。最初,家人把他送到养老院,后来听身边朋友推荐了童道云,老人过来住了几个月,感觉不错,就住下了。陈大松老人说:“照顾得很好,夜里我要喝水,她就倒水给我喝,夜里要帮我倒两次小便。”
中午12点,老人们陆续开始午休,童道云开始打扫卫生,帮老人洗衣服、晒床单。在老人屋子里,我们闻不到异味,还有淡淡清香味。下午2点多,童道云给陈大松擦洗全身,然后起床晒太阳、泡脚。童道云给老人泡脚时会放一些艾草,对老人血液循环好。
前段时间,老人身体不太舒服,吃饭没胃口,童道云便买了很多蔬菜、水果、瘦肉,变着法儿做菜,陪伴老人挺过了危险期。
与陈大松同屋的沈瑞麟老人今年已经95岁,在这住了6年。儿女平时都要上班,每隔一周会来看望。沈瑞麟儿子沈业江说:“以前也有一个人住在童道云家,向我们介绍说照顾得很好,刚好我父亲不能动,都上班没人照应,我们把老人放在这里放心,我们在外面工作也安心。”
童道云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王爱娣,今年85岁,能自己行走,但有点糊涂,有时候会自言自语,有些阿尔兹海默症。童道云在干活时,也要时常关注着,尽量让老人坐在一边。由于一个人要照顾三个老人,童道云经常忙过饭点。童道云婆婆帮忙做饭,“其他活儿媳妇不要我干,她讲我身体不好,年龄大了。她记挂我,关心我。”
童道云今年50岁出头,过去十多年,她先后做过家政、保姆,也在康复医院工作过。2012年,她照顾的一位老人家面临拆迁,家里人得再租一套房子为老人养老,童道云提议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这一照顾就是8年,直到2020年老人离世。由于童道云干活勤快,能吃苦又热心,“口碑”也就传开了。村里老人王爱娣是第二个住进她家里的,已经有6年了。
对于接收、照顾老人,童道云有一套标准,首先要评估,自己是否能照顾得来,同时不能影响邻里。最多的时候,童道云家里同时照顾过四位老人。“最起码要做到位,老人要注意形象的,每天都要给他刮一遍胡须,老人身上没有异味、床上没有异味,家属来才能满意。”
由于亲人不常在身边,老人会感到孤独,童道云也经常在精神上给予照拂。前不久,童道云买来生日蛋糕,为陈大松老人祝寿,还发了朋友圈。“从客观上来讲是做口碑,我们跟家属都要换位思考,我要保持有一定的收入,也要考虑到家属也不容易,有点小钱我们也要出一点。我觉得劳动不分贵贱,工作都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我拿这份工资,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大年二十九,家家户户开始为年夜饭忙碌,童道云也早早备下不少肉类食材。亲戚正在杀鱼,童道云亲戚说:“我们每年过年必备的菜,因为大年三十,我们这边要敬祖宗 ,必须要鲢鱼、带鱼,带鱼寓意‘代代有余’,鲢鱼是‘年年有余’。”
这天,沈瑞麟老人的儿子沈业江来到童道云家,帮忙操办年夜饭。今年,老人们儿女都会到童道云家一起吃顿团圆饭。“他现在不能动了,我们一般这两年都到这边来过年,过年来帮帮忙,互相支持一下,希望老人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童道云说:“很热闹,也很温馨,是最开心的一年了,因为家属都过来陪老人。”
傍晚得空,童道云上街为年夜饭采买一些新鲜蔬菜,也给家人、儿子购置一些年货、零嘴儿。“老人都平平安安,是我最大的心愿了,我感到很欣慰。”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思成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