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调整优化,城市各大商圈、街头巷尾人气旺盛,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迎来了久违的烟火气,今天我们要探访一位老朋友,在淮安经营老澡堂的李维国,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烟火气:
我叫李维国,土生土长的淮安人,2000年在淮安开了第一家老澡堂,随着澡堂的口碑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18年开始,以每年新增一家店的速度,发展到去年的四家店。
这三年来,疫情的原因,按照相关的要求,澡堂接待的人数有所限制,生意明显大不如前,搓背间里再也没有此起彼伏的敲背声,捏脚按摩的技师们也都闲了下来,这种困难时期,他们就算去了别处,也只能是同样的境遇.所以,我决定调整管理模式,不再收取技师的管理费,让他们苦多少得多少,澡堂亏就亏一点。
尽管生意不如以前,但凭借着贴心的服务,亲民的价格,在老顾客的照顾下,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澡堂还能维持经营。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牢记母亲的教导:明去暗来,所以,不管挣多挣少,我都不会忘记回报社会。
2021年7月,河南发生暴雨洪水事件,看到新闻报道后,我立刻安排人采购了20万元物资,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儿子小文主动请缨,亲自运送物资到灾区,澡堂的8位员工也主动报名一同前往。
从河南回来以后,小文激动地向我讲述了这一路的见闻, 小文说,他们到了河南以后,很多淮安牌照的车,看到他们运送物资,都主动把车窗摇下来,给他们竖大拇指,那种心情真的很好。当别人遇到困难,自己能出上一把力的感觉太好了。一路上不管是服务区还是饭馆,都不肯收钱。这也让我深深感觉到,这次河南之行,让儿子真正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才有的快乐,也更能理解我坚持做公益的初心。
2022年,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跟其他服务场所一样 ,我们四家店停业了两个多月,这段时间,房租加上两百多名员工的工资,损失了一百多万。
尽管如此,我没有让一个员工离开, 能不辞退员工的情况下,尽量不辞,大家都不容易,这是政府的要求,我们理解,也应该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管控,我们这三年,国家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停业的这两个多月也是三年来最难熬的,但也只能一往无前,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唯一的底线,就是不能拖欠员工工资。不少员工私下跟我说,如果澡堂困难,可以少发工资,甚至不发工资,他们都愿意跟我一起度过这段简单的日子,就是靠着这股劲,我们挺过来了。
幸运的是,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澡堂又开始热气腾腾,节奏欢快的敲背声又响了起来,不管是员工,还是来洗澡的客人,大家似乎放了一个长假,又变得一切如初了,而员工跟我之间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了。
现在的生活又变得繁忙起来,每天奔波在四个店之间,尽管路上变得越来越堵,但心情却是越来越好。
(《零距离》记者/陈一夫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