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钱袋子”鼓起来,江阴有妙招!

2023年02月02日 14:50: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江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探索共同富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居民收入增长,让经济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每个普通家庭,加快展现人民更幸福的现实图景。

  “家门口”增收致富

  冬日暖阳下,在江阴市月城镇戴庄村的花塘水芹产业园里,村民们正在加紧采收水芹。戴庄村从去年开始进行土地流转,打造的这个水芹产业园,一期占地309亩,核心区120亩已经达产。水芹产业不仅满足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我种了6亩水芹,亩产量4000—5000公斤,每亩收益3—4万元。”农户顾良才说。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产业支撑是关键。戴庄村花塘水芹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过去由于土地较为细碎分散,水芹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发展受到制约。随着江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戴庄村通过改造、扩建等方式,对花塘水芹产业园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月城镇戴庄村党总支书记邹建刚说:“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核心区共安排种植户15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40人左右。2022年,产业园水芹产量约50万公斤,产值300万元,村民净收入达200万元。”

  想让群众持久稳定受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关键。去年以来,江阴推动戴庄村与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旗下苏南食材公司等单位结成党建联盟,利用现代化企业运营理念和高效农业技术,为花塘水芹发展赋能。花塘水芹主题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刘江兴告诉记者,为推动水芹产业持续提档升级,产业园将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设花塘水芹研究院,进行水芹品种的培育和改良、种植技术的升级创新;建设水芹精加工中心,延伸产品产业链;申请成为市蔬菜保供基地,与苏南食材、吉麦隆超市等建立畅通的供求关系。

  花塘水芹主题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刘江兴说:“我们将继续规划利用土地400亩,推进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通过水芹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居民收入、壮大村级经济。”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目的是让农民得到实惠。据悉,2022年,江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3年位居全省县(市)级榜首。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逐年缩小,去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515元、增长4.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到1.810,比上年同期缩小约0.034。

  大河有水小河满,促进居民增收,最根本的就是要持续做大经济总量这块“蛋糕”。新的一年,江阴将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聚力做强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345”产业链群,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0家,规上工业产值规模力争突破6800亿元,以县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收入就业岗位,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记者手记

  2022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5.8%。居民“钱袋子”越来越鼓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顶住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统筹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确保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决心和实干。为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江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城乡居民越来越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折射出江阴稳步迈向共富新征程的敢闯敢干。面向未来,聚力共富,江阴要科学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深入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逐步实现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加快展现人民更幸福的现实图景。

  (来源:江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