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城市会“呼吸” 便民又宜居

2023年02月11日 14:04:28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一直以来,宿迁以系统规划为引领、机制创新为保障,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等进行有机融合,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从试点到示范,“小海绵”让宿迁更会“呼吸”,便民又宜居,2月10日,一起来看看这些正在默默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海绵设施”。

  蜀星苑小区

  在位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蜀星苑小区,这里的“海绵设施”共分为三个部分,除了雨水花园,还有下凹式绿地和看不见的雨水回收再利用区域。发生降水后,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起到让雨水暂存的作用,避免造成雨水管网压力过大导致拥堵积水,水会通过设置的盲管慢慢渗到排水管中,最后进入雨水管网中。暂时存蓄的水会在雨停后大概两天渗透出来。至于“海绵设施”一下吸不完的水则会从溢流井直接排走,进入到雨水收集池再利用,满足小区日常灌溉、养护需求。

  蜀星苑小区的“海绵设施”主要根据现场的地形包括建筑物的布置进行规划布局,共设置16处海绵城市设施,其中,有14处雨水花园和2处下凹式绿地,项目建成后成功应对了多次雨水天气的考验。

  这里的“海绵设施”主要收集对居民影响较大的屋顶雨水和路面雨水,比如下凹式绿地能调蓄十五到二十公分深度的雨水,基本上24小时水就会自然下渗,削减了管网排水压力,最大程度保障排水设施的安全,并且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降低了绿化浇灌的费用。

  西楚大道

  西楚大道景观提升工程是宿迁市海绵城市示范重点项目,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因地制宜、因地就势地选用了植草沟、雨水花园、生态旱溪、雨水塘、下凹式绿地等多种典型“海绵设施”。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基础上,设置了1.3万平方米生态水泡作为末端雨水载体,有效收集处理场地雨水,既丰富了景观效果,又提高了生态涵养功能,整体相当于一个具有海绵城市功能的带状公园。

  西楚大道项目全线惠及周边部分学校师生和数个住宅小区的居民,以缓解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为重点,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运河祈福园

  运河祈福园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西岸(秀强大桥两侧),占地总面积100亩(其中,30亩为新建项目,70亩为改造提升项目),东起运河堤路,西至运河路;南起桥头公园与南菜市交界处,北至卫生路。

  园内建设9处生物滞留池(面积526平方米)及2处下凹式绿地(面积175平方米),路面雨水通过开孔路牙石流经植草沟后汇入“海绵设施”内,经下渗、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溢流盲管流入道路雨水管道;公园内道路大多采用透水铺装,场地园路雨水下渗至盲管汇入道路雨水管道,真正意义上打造成“四季有花草,雨天无积水”的美丽景象。运河祈福园的设计,充分运用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可使园区内达到80.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68.4%的年SS削减率,真正打造一个海绵与景观相协调的文化公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