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徐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三件宝贝日前被写进小学教材中,这三件宝贝到底长啥样?一起到徐州博物馆去一睹真容!
首先,有请可爱的玉器“璜”做自我介绍!
玉器“璜”:“大家好,我是玉器‘璜’,我和我的朋友‘组玉佩’汉画像石‘鱼车出巡’一起,被收录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系列教材的五年级上册中。看,这就是我的样子,在中国文化中,大多认为我的身形是仿照彩虹做的,而且甲骨文的‘虹’字就是用两条弧线连接两端龙头的造型,是不是和我很像啊。我是被考古学家邹厚本先生从狮子山楚王陵塞石缝中‘钓’出来的,可是玉雕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再来介绍下我的朋友“组玉佩”,它来自和我相隔4公里的骆驼山汉墓,由西汉初期11件玉器组成,当时只有贵族们才可以佩戴“组玉佩”,在行走时,玉器间会发出轻微碰撞的声音,这就需要他们时时注意调整步伐的缓急,要合乎礼仪。
我还有个和我很亲的朋友,在它那里,还能找到我的印记呢。它就是汉画像石“鱼车出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故事“河伯出行”。
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陈钊说:“我之所以选择‘河伯出行图’,是因为它的上面就是两个彩虹。在古人的心目当中,他和我们现在想法不一样,他认为不是说雨后出现了彩虹,而是彩虹是一个具有两个龙头的怪兽,或者说是一个大神,是它出来之后喝光了雨水,因此在这个画面上的彩虹有两层含义。一个说明这个主人公不是凡人,它是个神,同时也表达了一个雨过天晴的意思。”
据了解,这套书在编撰过程中,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50多位文博工作者,推荐各自博物馆中的精品文物,陈钊是其中一位,负责徐州文物的撰写工作。起初,他选择了徐州七件文物,但鉴于收入课本的文字要求精准凝练,不能有歧义,不仅要让孩子看得明白,还要引导他们从文物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为此,经过十几次的修改,陈钊最终选择了这三件文物。
陈钊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物价值高低,可能包括文物的稀缺性、质地的珍贵程度等,但我个人认为,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找出它的文化性,这个可能是更为永恒的价值。”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徐州台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