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宜兴融媒:讲好“三天”故事 传承千年文脉

2023年02月15日 11:47: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近年来,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入推进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批媒体融合优秀案例。为及时总结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年度建设经验,引导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深度融合发展,省委宣传部牵头开展了2022年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此次评选围绕重大主题精品生产、本土文化品牌传播、核心传播平台运维、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特色产业领域拓展五个方面,最终评选出2022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优秀案例20个。我们将优秀案例进行巡礼展示,通过这些新模式、新做法,集中展示全省县融发展成果、典型经验。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本土文化品牌传播”优秀案例。 

  守着宜兴历史文化富矿,宜兴市融媒体中心从增强本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提炼展示本地文化标识精髓出发,加强对本地优秀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唤醒昨天、记录今天、培育明天,讲好宜兴“三天”故事,发挥融媒体中心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基石”作用,推动本土文化活态传承。

  一、唤醒昨天,做本土文化记忆的发掘者、发现者与传播者

  一是深挖应知未知的地方文化“遗珠”办好《宜兴日报》阳羡副刊“纪录”栏目、电视“嘚老话”栏目等,深挖宜兴本土文化、民俗故事、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开展更深入更多元的解读,用新时代眼光重新审视、调查,以副刊特稿、电视专题等形式,阐释“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历史文化。稿件《追寻是为了永远铭记》深挖审读史料,重新讲述无锡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张效良的故事;《海棠依旧》一文讲述苏东坡在宜兴的故事;《白雪词社的那些事儿》讲述民国时期本土知名文学组织的故事。广播频率FM96.1“行走阳羡”栏目主持人带领听众走遍宜兴,深入挖掘具有内涵和价值的人、物、景、事,荣获2022年一季度江苏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中心通过办精办好专刊专栏,探寻宜兴记忆,触摸文化脉搏,挖掘文脉厚重的历史底蕴,传递新时代宜兴城市的文化自信。

  宜兴日报阳羡副刊“纪录”栏目

  二是支持服务一批历史文化的“汲水者”为提升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严肃性,中心与市史志办、市档案馆、市陶协等单位以及富有名望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加强联系,通过前期策划、中期支持、后期合作等多种形式,达成长期合作关系,相关重要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在媒体展现。蒋宁鹏撰写《有个茶种叫“宜兴”》,是阳羡茶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经文学化再创作后刊发,对阳羡茶的历史传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深度挖掘历史事件、知名人物的背后故事,抢录了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内容。“宜兴发布”微信公众号的“名人后裔说名人”栏目,通过名人后代讲述,解析宜兴先贤精神内核,全年推出徐悲鸿、闵惠芬、朱宣人、吴中如、尹瘦石、钱松嵒等宜兴名人后代的内容。媒体支持、跟进和报道,不仅给这些民间历史文化的“汲水者”以正向激励支持,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

  “宜兴发布”微信公众号“名人后裔说名人”栏目

  三是善用立体传播新模式讲述“老故事”。“看宜兴”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陶醉宜兴”栏目,以每周两期的频率推送,围绕山水风光、陶韵书画、民间传说、美食购物等乡土元素,用青春新锐的风格、富有创意的图文方式,呈现富有诗性情怀、令人陶醉的宜兴。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平台以此为蓝本,进行二次创作,如在周培源诞辰120周年之际,《宜兴日报》和“宜兴发布”“看宜兴”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全媒体平台发布周培源先生主题稿件,尤其是以记者回忆为主体内容的《科学巨匠周培源先生故乡行记》一文,在多平台重磅推出。通过文字、声音、画面、影像等元素综合应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不同媒介二次包装、立体传播,将过去的记忆用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老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二、记录今天,做本土文化现状的讲述者、记录者与守护者

  一是守住“乡音”一方园地。做优方言节目《阳羡茶馆》,全新打造“高喇叭”视听品牌,主持人用方言讲宜兴事、说宜兴人,质朴亲切的宜兴话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推出视频和图文产品也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外游子的欢迎和好评。

  “高喇叭”视听品牌

  是捕捉“乡景”一抹丽影“看宜兴”视频号、“醉宜兴”抖音号分别推出“烟火宜兴”“最美宜兴景”栏目,用短视频方式,以四季变化、重要节气、乡村新景、老街新貌、文旅景点等为主题,全方位、系列化展现宜兴风貌、展示宜兴魅力。

  “看宜兴”视频号推出“烟火宜兴”栏目

  是熬浓“乡愁”一点滋味“醉宜兴”抖音号推出“最美宜兴味”栏目,用影像方式展现美食制作过程。围绕宜兴美食雁来蕈,“醉宜兴”抖音号推出短视频《最美宜兴味:雁来蕈》,“看宜兴”微信公众号推出《一个叫雁来的姑娘》,“宜兴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不时不食!雁来蕈》,错时的立体式传播获得较好传播效果。通过深度挖掘宜兴味道背后的故事、食物制作背后的人情,彰显宜兴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四是讲好“乡贤”一批故事做优名人报道,持续经营好“天南地北宜兴人”专栏,展示宜兴在外乡贤风采,讲述创业精神、成长经历、政绩实绩、专业造诣、家乡情结,让家乡人民对乡贤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强化了在外乡贤与家乡的情感纽带,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启动十年来,已采访各类乡贤200多人,《天南地北宜兴人》书籍已出版三册,第四册即将出版。

  “天南地北宜兴人”栏目

  是护好“非遗”一块瑰宝紫砂频道聚焦紫砂制作技艺传承,通过影像记录方式,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呈现,将民间传统技艺的流变进行完整保存,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也为宜兴紫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好宣传铺垫,进一步唱响“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的地域文化“金字招牌”。

  紫砂频道“大师说器”栏目

  三、培育明天,做本土文化未来的栽种者、支持者与参与者

  一是传承文脉,提供“试验田”为传承好宜兴厚重文脉,在文学、书画、方言等领域,中心都开辟了不同“试验田”,供相关爱好者展示。《宜兴日报》阳羡副刊多年来一直保持一周五期的刊发频率,以充裕的版面空间,给文学爱好者留下园地;书画陶艺版面给书画爱好者、陶艺从业者提供了展示作品、展示风采的平台。

  宜兴市首届青年网络视频大赛

  二是培育幼苗,订制“生长餐”为培养后起之秀,中心开设小主持人培训班、书画培训班、特色夏令营等,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孩子们看家乡风景,享家乡美味,听乡贤故事。同时,学习制陶技艺、书画技巧等,全方位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增进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将乡愁融入新一代的血液中。

  宜兴市第六届诗词大会

  三是全力扶持,搭建“演习场”将内在的文化担当转化为快乐的比拼形式,通过搭建赛场,推动地方文化项目和文化事业发展。举办第六届宜兴市诗词大会,挖掘本地文化素材,植入本地文化元素,通过网络传播,引导全民参与,激发了诗词爱好者对传统文化、家乡文脉的热爱,吸引周边省市众多诗词爱好者参与,本届参赛选手超过5000人次,平台辐射人数超50万人次,已成为宜兴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之一。举办首届“我最喜爱的当代宜兴紫砂壶十大器型”评比活动,吸引包括诸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内的广大紫砂艺人踊跃参与,通过网络投票、专家现场评审等,评选出“我最喜爱的当代宜兴紫砂壶十大器型”。

  首届“我最喜爱的当代宜兴紫砂壶十大器型”评选活动

  (来源:宜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