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种草莓的土壤怎么换土?”“形状很奇怪的草莓是不是打了激素?……”昨天(2月22日)放学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迎来一群特殊小客人,他们是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在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里聆听一堂科学课。现场,还举行了孝陵卫初级中学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随着“双减”推进,课后服务如何从“有”到“好”?南京市玄武区多所学校以15分钟为时间标尺,以步数为测距单位,对接“圈内”公益性教科文体场所,构建专属的“15分钟教育圈”。
戴上统一配发的蓝色小帽,学生们排好队从学校出发,不一会就到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部科研展示温室。展现在大家眼前是一排排实验馆,里面种着不同的果蔬,在省农科院专家的带领下,学生们开始了“踏春问种质 ‘莓’好新学习”——草莓种质基地访学实践。
在草莓种质基地,白色的草莓花,红色的草莓果吸引着学生们驻足观察。七(1)班学生龙雨馨说,以前摘草莓都要弯着腰,这里完全不同。“可以触手可及的摘到草莓,很方便。滴灌系统也很先进,干活的时候不用那么劳累。草莓温度和湿度是可控的,成长是可视的。”
“大家先来尝一尝,我们这么多品种的草莓,你们喜欢哪个口味?”草莓种质基地的志愿者老师们还准备了新鲜的草莓供孩子们品尝,“金陵红”“紫金香雪”“宁丰”“宁玉”……七(1)班学生赵晓琳尝了一圈,选出心中最爱。“我喜欢金陵红,甜度刚好。今天我看到了很多草莓的品种,一般在市场上都没有见过,比如那边的紫金香雪,是白色的,以前没有吃过,很香甜。”
借助毗邻江苏省农科院的地缘优势,去年秋季学期起,孝陵卫初级中学与江苏省农科院开展了“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共建活动,致力于提升科普教育水平和课后服务品质。 “除了这里,我们还有溧水科研基地,六合动物科学基地,这三个基地中,院部基地和动物科学基地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农科院科研基地管理处副处长王瑾说,希望通过现有的平台开展相关科普活动。“我们科研展示温室有智慧番茄馆、蝴蝶馆、草莓馆、杜鹃馆、豆博馆、智慧葡萄馆,各基地还有大片的水稻、油菜、玉米、棉花等试验用地,每个点都具备很好的教育资源,每一个点都可以挖掘形成课程,带给孩子丰富的农业科普知识。”
现场,孝陵卫初级中学与江苏省农科院举行了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孝陵卫初级中学副校长黄海介绍,原则上学校每个月安排一次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的主题科普实践活动,如蔬菜种植、果木栽培、食品加工等。“这次挂牌的温室科研基地,为后面长期开展15分钟教育圈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我想有一个抓手,就是以课程的视角来建构活动。比如水稻基地,可以设计系列课程,从种子播种,田间管理,后期收获到最后储存,和粮食安全主题结合起来,以课程的形式能有个连续性。我们还和院方商量,课程设计好了之后,能够争取加一些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参与到劳动中去,对内涵的挖掘更上一个台阶。”
黄海说,孝陵卫初级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针对小学部和初中部将设计不同的课后服务内容。“初中的孩子研学性质更多一些,小学的孩子以聆听、介绍、讲座,包括他自己去看去触摸去感受,要有所区别。要贴合孩子的具体学段的特征,让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够有相应的生活。”
江苏省教育厅、发改委等四部门曾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要拓展校外渠道。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街道社区、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发挥其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目前,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协同多部门梳理出区域内60个教科文体及红色教育场馆资源,结合2020年全区确定的40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整合出“圈的资源”,确定了各校步行约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即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馆或空间。
教育部门表示,打造“15分钟教育圈”有利于解决“学校引入优质公益资源状况不均衡”的问题。去年秋季学期共遴选出16所学校试点,今年春季学期,力争实现“15分钟教育资源圈”区域全覆盖。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