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推出了
“描绘苍穹——
星空影像与古典星图特展”
展览上,不仅首次公开了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底片,还展示了来自中国唐代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星图、以及艺术与天文学交融的西方星图。古今中外一共40多幅展品,给参观者呈现出不一样的宇宙苍穹。
截至目前,紫金山天文台累计拍摄过的照相天文底片超过11000张,是我国现代天文学非常珍贵的观测资料。
此次展览是这些珍贵资料的首次曝光,这些老式玻璃底片在经过数字化保存后公开亮相,见证了中国天文学百年来的艰辛发展历程。
“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恒星的运动学,研究太阳系小天体轨道的精准确定,以及长周期的恒星光变,都有重要的价值。”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
在科技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想要完成一张天文照片,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本次展出的仙女座大星系,是1954年使用60厘米望远镜拍摄,曝光时长达到了68分钟;
1970年使用40厘米双筒望远镜拍摄的班尼特彗星,曝光时间更是长达94分钟。
“遥远的天体本身非常暗弱,为了获得这些底片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才能把它的图像信息保留下来,比如这次展示的遥远的有仙女座大星系、猎户座大星云等,这些拍摄累计曝光时间都是几十分钟。”王科超介绍。
而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年代,古人描绘星空就只能靠绘画了。本次展览展出的敦煌星图复制品,就是绘制于唐中宗时期,被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评价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科学星图”。
“它描绘出来的恒星数量,已经达到了1350多颗,这个已经非常接近当时人类肉眼能观测到的恒星数量最大值了,它非常完整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星官星宿体系,全景式地描绘在了这幅敦煌星图上。”托勒密博物馆创始人韩鹏介绍。
本次特展上,展览方还带来了西方古典星图,这些星图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西方的星图在科学家、天文学家标点观测方位的同时,还会有艺术家团队把星座的形象再描绘出来,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描绘出来星座的形象风格就不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像艺术作品一样的星图,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科学著作。”韩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