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2023年03月06日 09:46:43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南京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南京人的心灵。在这座博爱之都、志愿之城中,人们以各种形式学雷锋、树新风,从雷锋事迹、雷锋精神中汲取向上向善、团结奋进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摆摊式”精准送服务

  “今天逛志愿服务大集,免费量了血压、测了血糖,还体验了茶艺剪纸、中医养生等。”3月5日,建邺区双闸街道永初社区“5分钟文明实践圈”启动,现场开设了“志愿服务市集”,居民刘以明收获真不少。

  活动现场,数十家单位围绕“政策解读、全龄友好、公益服务、科技惠普、互动体验”设置20余个点位,将综合性、多样化的服务送到居民身边。百姓点单、社区派单、共建单位接单、群众评单,启动仪式上,数十家共建单位上台认领志愿服务项目,以“点单式”配送精准对接百姓需求。该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依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社区、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力促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落地有声。

  当天,在南京站南广场宁家驿站广场的“公益市集”上,各单位结合自身特色资源,带来“七彩”志愿服务。 

  “我们带来了最新的反诈宣传资料,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测试自己的反诈能力。”南京站派出所副所长夷国栋说,面对不断更新的诈骗手段,市民对反诈宣传科普需求也在增加,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可以有效防止居民陷入诈骗陷阱。在负一楼停车场,还有网约车“雷锋服务车队”随时待命,提前预约后,可享受无偿接站服务。

  做“永久牌”志愿者 

  3月3日上午,雨花台区梅山街道梅欣社区在小区广场上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公益活动,77岁“老兵”陈国宏带着各种工具,为居民提供磨剪刀服务。这个有40栋居民楼的社区,有着一支已成立23载的“志愿队”。陈国宏是服务队的创始人之一,他既是一名退役军人,又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前在梅山矿业公司工作。2000年左右,他和几个邻居同事组建了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磨刀磨剪子等服务。

  2003年,梅欣社区成立,陈国宏和他的队伍立即到社区报到,社区志愿走访、平安巡防、上门服务等“随叫随到”。“志愿服务无止境,志愿队一定要变成‘永久牌’。”陈国宏说,学雷锋要重实践、重行动,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实事好事。

  “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总人口三分之一,陈国宏带领大家打造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社区的好帮手。”梅欣社区书记陈佳说,老党员带头,居民骨干和青少年积极参与,共建单位定期“助力”,“服务群众”这件事,我们会越做越好。

  “永久牌”志愿者越来越多,推动学雷锋活动在南京常态化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在南京蔚然成风。

  “这是我电话,有啥需要喊我就行!”任人民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手抄在小纸条上,生怕老人家联系不上她。今年54岁的任人民是栖霞区马群街道一名时间银行志愿者,退休后便加入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内困难老人、独居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帮老人买菜、买药,打扫卫生,陪伴老人的同时我也度过了很快乐的时光。”她说,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4年来,她已累积200多小时的“存款”。

  据悉,栖霞区时间银行已招募志愿者6340人,其中活跃志愿者位居全市第一,服务对象达到6854人,服务订单超7万单,共储存服务时间4.5万个小时。

  丰富时代新内涵

  主城区老旧小区多、老龄人口多,对基层治理是个不小考验。两年前,鼓楼区中央门街道以新门口社区为试点,创新搭建“青年回家报到”志愿服务平台,号召青年人回到街道当“雷锋”,推动形成“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良好氛围。

  “前不久,老伴儿流鼻血,我想起周主任教的办法——让她低头前倾,用手指按压鼻翼两侧,果然止了血。”今年76岁的余坚家住天正和鸣社区,他口中的“周主任”就是“青年雷锋”之一——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AHA(美国心脏协会)培训中心的主任周志浩。 

  “社区里四分之一的居民都是老年人,对于他们来说,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在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周志浩说。 

  中央门街道党工委书记马蓉介绍,两年来,数十支青年志愿团队、近2500名“青年雷锋”回“家”报到,他们积极为辖区居民服务,发扬了雷锋精神,传递了爱与温暖。

  时代在变,学习雷锋的方式在变,但雷锋精神的底色从未改变。这些变与不变,共同定义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我们用遥控器操作机器车,让它去发现爆炸物。”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边介绍边操作,吸引了一大批小学生围观。无人机、远程排爆、机器狗、电子磨刀……3月5日,在秦淮区瑞金路街道御道街东侧,“雷锋传人在标营”便民服务活动充满了科技元素。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用科技赋能学雷锋活动,不断丰富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内涵。”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有着连续16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经验的志愿者赵前韦说,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只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让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必能以实际行动书写好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南京这座博爱之城、志愿之城每天都是“学雷锋日”。

  (来源:南京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