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深化国企改革,常州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国企改革答卷:1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国资国企领域发生全局性变化,企业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浪潮中乘势而上。
数据显示,2022年末,常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较2019年末增长18.44%,当年利润总额较2019年增长28.92%。
“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文卓表示,三年行动充满挑战,更考验着勇气和担当。
聚焦主业,“大国资”勇挑大梁
城市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如何勇挑大梁,作出更多贡献?聚焦主业,做强实业,以“大国资”理念抱团发展,市国资国企争先奋进。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京杭运河常州东港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运输车辆来回穿梭,龙门吊有序装卸货物。
作为常州市建设交通中轴的重点项目,东港集装箱码头也是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首个集装箱物流基地,自2022年投入试运行以来,该物流中心依托常州至上海港首条河海集装箱直达航线,有效打通了海港运输通道的“最后一公里”,港口优势日益凸显。
通江达海,常州“大国资”跑出港河路产业“加速度”。近年来,市交通产业集团充分发挥交通基础先导作用,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高速公路、内河港口、交通能源等业务集群。
精准发力,探索数字经济新路。市产投集团积极参与“一网统管”等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产投集团、城建集团强强联合,对大数据业务实施整合,组建大数据公司,打造国有大数据统一运营平台,为常州市数字经济赛道再添强将。
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文旅中轴,晋陵集团以“中吴风雅颂”城市文化IP为引领,开发“夜间景观+餐饮娱乐+休闲观光”新型经营模式,一体化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青果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三年改革行动中,全市国资重新核定公布6家市属企业的核心主业,使更多资产资源主动向优势企业、重点行业靠拢,呈现全新气象。
据统计,三年改革行动以来,市国资委引导企业主动服务城市发展大局,推动资本重组整合,提升配置效率,全市共实施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4次、专业化整合47次,国有资本不断做大做强。
三大文章,激活发展新动力
全市国有企业所处行业领域不同,发展年限和核心主业各异,如何让改革“改”出实效,激发新动能?
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三年来,市属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全部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经理层成员是党员的全部进入党委,全部把党委研究讨论作为决策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程序,全部设置党务工作部门。
牢牢抓住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写好效率、竞争、活力三大文章,国资国企积极作为。
城建集团子企业城工建设公司净利润增长177%。大幅增长背后,是创新建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释放出“人”的活力。
三年来,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在全市各级国企全面覆盖,经理层成员签约率达100%。各级子企业累计选聘职业经理人7人,初步形成新的选人用人机制。
“让熟悉的人干熟悉的事、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和城建集团一样,在选拔新人上,“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在地铁集团达成共识,集团积极开展管理岗位竞聘上岗、演讲答辩、民主测评和差额考察,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能者上、能者胜”。晋陵集团全面推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近三年选拔12名35岁左右年轻干部充实集团中层和各级子企业领导班子。
三年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在各级国有企业全面建立。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国企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比超过90%,2022年度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超过4.4%。
与“人”的改革同步,全市国资监管刀刃向内,“管”出成效。2022年市属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率降至3.70%,节约成本2.27亿元,国企融资成本持续走低。三年内,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逐步形成监管大格局。从大力推进人事改革到全面构建“大监管”格局,国资国企由内到外瘦身健体、焕发活力。
创新赋能,重塑竞争新格局
注重研发创新,从化纤纺丝喷丝板到农机设备制造、从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在金融科技、智慧公用等领域的应用,到各类数字化应用平台迭出,三年改革行动期间,越来越多国企意识到“创新,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一些“老国企”科技范更足了。
走进春日的国光工业园区,随处可见先进的科创设施和奔走于生产线的年轻面孔,产业园正释放着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引力。
2022年,国光公司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面对疫情和市场双重压力,企业在金融科技、智慧公用和信创业务推进研发创新中结出了硕果。
自主创新能力让“老国企”重焕生机。常柴股份创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累计60个产品获得省、市高新产品认定证书。
作为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纺兴精密机械公司抓住国内化纤产业差异化发展机遇,与6家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切实增强创新能力,成功开发多种新品,公司产品荣获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构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入市属国企“血脉”。常州市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作为国家级平台入选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累计入驻投融资及中介服务机构超千家,注册会员超22万家。
2023年,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幕。全市国资系统将持续深化改革,围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继续发挥国资重要作用,对标一流企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打造国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