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江苏省委改革办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策划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苏适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江苏省老年人口已突破1900万,占比超过24%,人口老龄化程度居于全国前列。
江苏有哪些普惠养老服务?江苏的老年朋友们,这份权利清单一定要收藏好。
为了让老年人更好的老有所养,江苏还提出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
在江苏养老,你可以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验多项养老服务,这里还设有老年课堂等项目。
也可以到养老院,体验老年“硬核”幸福生活。
如果选择居家养老,“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都能切实帮助到您和家人
面对人口老龄化浪潮,江苏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老有所养”,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探索?
针对“‘苏适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黄金时间》邀请到: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 沙维伟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 林 莉
淮安市民政局局长 李 萍
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 陈莺歌
以及特约评论员李静、马海韵共同进行解读、答疑解惑!
适合、适当、适宜
构建“苏适养老”服务体系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江苏的老龄人口总数以及老龄化率都排在全国前几位,面临这样的形势,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
“苏适养老”的含义有三个层面:
- 第一,江苏的养老服务模式要“适合”。适合江苏的经济、社会包括文化的发展特点。比如说江苏的省情是老年人口基数很大,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能全部都在养老机构里,所以居家、社区的养老服务发展就极为重要。再比如江苏高龄失能老人占比高,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00万,需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
- 第二,养老服务的提供要“适当”。从中年步入老年,整个老年生活周期不同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提供给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一定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当然肯定还要是更精准的。
- 第三,老人自身的体验要“适宜”。老年人自身感受是有尊严的、幸福的。
这就是“苏适养老”的基本含义。
@江苏老年人
想了解基本养老服务 来看这份“清单”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基本养老服务和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去年6月更新出台的《江苏省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里列举了30项服务项目,其中有13个项目是面向所有老年人的普惠性服务,比如说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高龄老年人享受尊老金、免费参观公园等;
有17个项目是面向特殊老年人的保障型服务,比如对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发放养老服务补贴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一份权利清单,对照清单按图索骥,就能清晰了解到具体可以享受哪些服务。
引入“银发顾问”
为老年人配备“参谋”和“助手”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有很多老年同志不清楚如何养老,能享受什么样的政策,周边有没有养老服务提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社区平台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有经验的养老服务专家包括培训的志愿者,由他们组成队伍深入到社区,给有需求的老年人或者老年人子女提供政策咨询,设计养老服务方案,同时对接养老机构,“银发顾问”就是老年人身边的助手、参谋以及顾问。
有需求的老人
可至社区对接“银发顾问”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具体是通过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银发顾问”席位,工作人员通过培训上岗来提供服务。今年还将在省级层面上制定“银发顾问”服务标准,对服务内容、方式等做进一步规范。
原居享老
推动10万户适老化改造
营造安全居家环境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联合多部门专门出台了《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比如说老年人在家安全问题,就针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到2024年底全省要不低于10万户。
比如还提出要加大建设居家养老照护床位,机构的专业人员上门到老年人的家庭环境当中提供专业的照料服务。再比如专门提出要进行老年人家庭子女的免费专业照料培训,使子女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更加专业。
无锡:打造多样化智慧养老服务场景
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莺歌:无锡市充分发挥全国物联网前沿阵地的先发优势,牵头编制了国内首个智慧养老省级标准、智慧养老建设规范,建成了市区街居四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养老服务智慧化平台。
以此为基础,聚焦事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关键小事,打造多样化智慧养老服务数字场景。比如说围绕住,依托老年人定位求助、跌倒自动监测、安全防范报警等智能服务,有效增强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又比如围绕食,在就餐中心全面推进人脸识别、自动点餐、语音播报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让老年人刷脸吃饭成为现实。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上,为开展生活照料、体征监测、康复训练、呼叫响应等服务提供硬件与技术支持。今年还将开发建设综合性为老服务平台及呼叫服务中心,积极推进“老人呼叫,服务即到”,为老年群体送上“家门口的医养服务”。
政府购买
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和“家庭适老化改造”是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两个重点项目。
- 居家上门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引入专业化的为老服务组织,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比如说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购、助行等服务事项。对于低保对象中的失能老年人,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是每月每人不低于100元;对于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和低保对象当中的高龄老年人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是每月每人不低于60元。
- 家庭适老化改造主要是对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进行改造,服务的对象重点是特困供养对象以及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全省平均下来每户大概是3000元左右。
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比如南京市、苏州市,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来对接市场主体提供有偿服务,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老人家庭再支付一点,让我们服务的对象能够覆盖到更多的社会老年人。
社区安老
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提升社区养老便捷性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一刻钟的养老服务圈“一刻钟”是个形容词,就是在老年人家庭的周边,很近的距离,用很短的时间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所以在街道层面要形成一个具有日托甚至全托、助餐、助娱一些专业功能的综合性为老服务中心;同时,在社区层面,建设嵌入到小区里的嵌入式服务站点;还要把适老化改造和小区环境公共设施的提升改造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颐养社区。这就叫“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主要提升社区养老的便捷性。
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因地制宜推广互助养老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一些,农村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不强,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不够不高。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平均高出城市5个百分点以上。近几年我们在农村大力推进了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 在县一级,每个涉农县区至少建成1所失能供养机构,重点是为失能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兜底服务;
- 在乡镇一级,重点是推动农村敬老院的转型升级,来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将富余的床位向社会老人开放;
- 在村一级,重点是打造互助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来解决农村老年人服务有场所、就餐有着落等问题。今年省政府将改造提升1000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主要做法就是整合村级层面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改建和扩建为农村养老的睦邻点,推行互助养老模式。比如说村里面的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失能老人服务,村里面的留守妇女为家门口的老人服务。
淮安:让农村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幸福养老
淮安市民政局局长李萍:淮安市聚焦提升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 一是“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探索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点位建设。比如淮阴区大福村,利用原有空置的老村部进行改造,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农村老年幸福院。幸福院设有老年活动室、书画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医疗康复室、助餐室等多个功能场所。
- 第二是“党建引领、社工衔接、邻里互助”充实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力量。以持证社工、注册志愿者为基础,充分调动村内老党员、低龄老人积极性,为村里高龄、独居、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送餐助洁、紧急救援、代购代办等多样化服务。这样子女可以在外安心工作,老年人也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幸福养老。市计划年内建成85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实现养老离家不离村,让老人舒心,子女安心,社会放心!
“阿尔兹海默症”困扰老年家庭
江苏探索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在10%左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和发病率还在增加,85岁以上的高龄人要高达20-30%,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专门出台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与服务规范》,通过标准化的要求明确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患病老人,应该提供哪些专业服务,服务的标准是什么。
另外,各地正在探索在街道层面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面设计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照护专区来提供专业服务。
同时像南京、常州等等正在探索进行社区家庭支持。比如全社区的筛查,对哪些老年人可能患病进行评估,链接专业的医疗机构、护理机构,能够在社区层面进入家庭进行照护,同时进行宣传教育,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机构颐老
发展养老产业
让服务更多层次、多样化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社会化养老在多样化、更高品质养老当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过去的生存保障型养老到生活品质型养老,一定是养老的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所以二十大提出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怎样发展养老产业呢?
- 首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公办民办、内资外资养老机构同等待遇,营造开放、友好、有序、公平的养老服务市场的环境,扶持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养老服务供给;
- 要花大力气促进消费,通过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让老年人有更多选择余地;
- 要更加融合创新发展,养老要和金融、文旅结合,养老服务还要和康养相结合,养老和这些产业都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养老院住着不放心?
江苏多方面夯实监管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近几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围绕强化综合监管、兜牢安全底线在全省范围来推广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这个机构等级从低到高是分为五个层级,五级是最高。把机构评级的结果和机构享受的运营补贴相挂钩,以此来促进激励推动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全省通过等级评定的机构占比超过了50%。
第二个方面是防范非法集资和诈骗风险。去年全省上下集中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同时推动将养老机构的预收费管理写入了新修订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养老机构预先收取服务费的,应当有服务协议约定。预收取服务费金额不得超过六个月的服务标准”。
第三个方面常态化开展养老机构比如说在建筑、环境、食品、药品、消防、燃气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行对账销号、动态清零。近3年来排查整治了安全隐患有3万多个,着力夯实提升养老服务的本质安全。
江苏成立全国首家
本科起点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江苏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好的政策设计,主要是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 首先在学历教育上,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本科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两年来共招收本科生339人,研究生45人。全范围省内共有89所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目前在校生3万多人。
- 第二是在职业培训方面,印发了《江苏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每年都组织各地开展养老护理员轮训。同时,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定期开展岗位大比武、岗位大练兵。
- 第三是加强实习实训,省级层面遴选出24家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通过职业资格认定的养老护理员,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最高是5000元。同时对连续在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5年,同时是从高职院校毕业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的奖励补贴,最高标准是6万元。
专家观点
正向支持+反向监管
推动市场化“机构颐老”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海韵: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需要以更宏观的视觉和更宽广的语境去解读养老。当把养老延伸到专业机构以及市场层面时,关于机构养老,能做的一个是正向支持,另外一个是反向监管。
正向支持一般包括经济、技术、人才、场地等等方面的支持;反向的监管一般包括安全、底线、质量和秩序方面等等。比如说目前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数量的匮乏和职业尊严感有限;比如重生理照护轻心理慰藉;比如说对无儿女老人的权益保护问题,这些是急需主管部门去审视和应对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养老绝不仅仅是老人自己的事,它更是全社会的事。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打造全龄友好、全员友好、有情有法和有方有度的美好社会。
一个关键+四个协调
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河海大学教授 老年保障研究所所长李静:要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可以抓住“一个关键”,推进“四个协调”。
所谓“一个关键”,就是“人”。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并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要深化“政、校、企、社”多方合作,要去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流程的育人、引人、用人、留人机制,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待遇保障,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提振职业认同。
所谓“四个协调”,一是要推动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的协调。既要明确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职责权限,同时要推进有效的政企合作。二是兜底保障与品质发展相协调。既要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也要去关注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要推动城乡统筹与区域发展相协调。既要考虑城乡间、地区间差异,因地制宜、因势施策,也要统筹规划,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联动、协同发展。四是要推动养老工作普遍规律与江苏个性特色发展相协调。完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农村互助养老这些具有浓厚江苏特色的创新举措,让“有温度的政策”与“有精度的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详细报道请关注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黄金时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