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沐浴着柔和暖日与和煦春风之时啃两根清甜爽口水分满满的甘蔗是很多小伙伴的心头好。
但一到清明前后,朋友圈和各种网络视频平台上就会出现“清明蔗,毒过蛇”的各种“吓人”消息。网上的新闻是真是假,清明时分的甘蔗能不能放心啃呢?
江苏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所专家表示,其实,“毒过蛇”的清明蔗通常是指的霉变甘蔗。霉变甘蔗之所以会有“毒过蛇”的恶名,是因为江南地区春季多雨潮湿,甘蔗如运输、储藏不当特别容易发生霉变,而霉变甘蔗常会污染节菱孢霉菌、蔗生节菱孢霉菌等微生物,它们会利用甘蔗含糖量高、水分充足的特点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产生“3-硝基丙酸”。
科研人员曾专门调查过江南地区春季甘蔗中“3-硝基丙酸”含量,发现检出率超过50%,远高于冬季的10%。
霉变甘蔗为什么不能吃?
“3-硝基丙酸”是一种真菌毒素,毒性很强且既耐高温又易溶于水,普通清洗甚至加热都无法去除其毒性。食用含3-硝基丙酸的霉变甘蔗后短者十来分钟长则十几个小时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及昏迷、抽搐、脑水肿等中枢神经症状,重症病人多为儿童,严重者1~3日内死亡。有些中毒者会在严重中毒后2周至2个月出现迟发性肌张力不全,常致终身残疾。
虽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但因为食用含有“3-硝基丙酸”霉变甘蔗引起的中毒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唯一能够确保不中毒的办法就是避免食用霉变甘蔗。
如何区分可食用的甘蔗和霉变甘蔗?
一看:可食用的甘蔗杆身有光泽且常有白霜,切面质地洁白,而霉变甘蔗外观往往缺少光泽,可能有霉斑,切面中心呈红色、淡褐色或有青黑色斑点斑块,断面上还会有白色或红色丝状物。
二闻:可食用的甘蔗有股清香味,而霉变甘蔗闻起来会略有酸味、霉味甚至酒味。
三摸:可食用的甘蔗通常茎秆粗硬且光滑,而霉变甘蔗往往摸上去质地偏软。
无法分辨用于榨汁的甘蔗品质的鲜榨甘蔗汁最好不要购买食用。建议自行购买新鲜甘蔗榨汁或在选购新鲜甘蔗去皮后当场榨汁。
啃甘蔗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除了不可以食用霉变甘蔗外,消费者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甘蔗富含蔗糖、果糖、葡萄糖,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水果每日摄入200~350克”,因此每天吃1~2节就可以。
2. 血糖控制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糖尿病人)不宜食用甘蔗,以避免血糖快速波动,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者也要注意食用量。
(《零距离》记者/王华素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