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中,有的家庭经历了三代甚至四代人接力寻亲,终于找到当年英雄埋骨之地。寻亲队伍中,有的替父亲寻找父亲的父亲、有的替父亲寻找兄弟、有的替爷爷奶奶寻找父亲的墓冢……1947年冬打响的盐南阻击战中,华东野战军8名连云港灌云籍指战员英勇牺牲,随后这些年,烈属苦寻安葬地未果。
“我们通过网上发布信息、与媒体或者志愿者合作等方式,帮助这些烈士能早日和家人‘团聚’。”盐城市五条岭烈士陵园守墓人卞康全介绍,“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近年来,陵园里越来越多的‘无名’烈士找到了亲属。”
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表明,1947年12月下旬的盐南阻击战,是保卫盐阜革命老区人民,也是为建立新中国、歼灭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一场血战。战斗持续了四天四夜,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整编第4师90旅和整编第51师113旅大部,歼敌4000多人,生俘3000多人,但是参战的华野部队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2000多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的生命。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战事频仍,英雄的遗体只能以叠葬的方式安放在挖好的五条沟内,就是现在的五条岭烈士陵园。其中很多是无名烈士,2009年此处建成“五条岭烈士陵园”,陵园也随之开启了漫长的为烈士寻亲的历程。
“终于找到三叔了。”在五条岭烈士陵园纪念馆,李怀竹烈士侄儿、现年61岁的李清在“籍贯不详”烈士名单里看到“李怀竹 35旅103团 副排长”字样时,激动万分地说,“三叔牺牲时只有20岁,我爷爷、奶奶在世时就经常唠叨,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到底去哪里了。我父亲去世前,还嘱咐我想办法找到三叔。”
李清曾在空军服役27年,转业在重庆工作,退休后回到老家灌云县侍庄街道常荡村生活,“三叔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我也经常和我的孩子说,我们是烈士亲属,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能给先人丢脸。”
“为了告慰烈士英灵,让忠魂找到回家的路,唤起全社会对革命先烈的尊崇与热爱。”灌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下旬收到五条岭烈士陵园的寻亲信后,随即展开查询工作,“除了潘永春烈士的后人仍在查找中,其他7位烈士的后人都陆续找到了。清明将至,我们特意组织查询到的部分烈属来到这里缅怀英烈、祭奠先人。”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郑重表达我们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正在盐城工学院上大学的潘国伟是原南岗乡后皂大队(现南岗镇岗北村)潘桂芝烈士的重孙,他作为烈属代表在祭奠仪式上发言,“1947年冬,我们的先辈在盐南阻击战中英勇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值得我们永远缅怀、永远尊敬。”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通讯员/夏兴俭 邱文奎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