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启动太湖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工作 聚焦排污口、蓝藻防控等重点内容

2023年04月07日 18:20: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施行15周年。《条例》自颁布实施以来,为推动我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不过,太湖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大于环境容量。今天(4月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条例》执法检查动员部署会,接下来将对太湖流域涉及的5个设区市展开执法检查,对照章节分析原因、找准症结,确保治太工作始终行驶在法治轨道上。

  我省太湖流域以占全省17.5%的国土面积,承载着31.3%的人口,创造了40.3%的经济总量,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全国发展大局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其中,太湖治理成效如何,水质是否根本改善,也一直是全社会观察、评判江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聚焦关键区域、紧盯关键环节、落实关键措施,分类治理、精准施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湖体水质持续改善,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

  但在《条例》执行过程中,太湖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仍然存在波动,蓝藻水华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加之去年,我省太湖流域人口已近3000万,人均GDP已达2.5万美元,城镇化率已超80%,治太工作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太湖流域仍是电镀、印染等高污染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不少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还不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污染负荷依然过高,产业结构仍然偏重,污染治理仍有死角,基础设施仍存短板,污水官网错接漏接、雨污混排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当前,太湖换水周期已经从300天缩短至140天,水动力变化也带来新的挑战,请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以上问题,帮助更好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

  省水利厅、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等还提出目前太湖治理存在淤泥出路难、肥药用量持续削减难度大、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执法检查将聚焦“法定职责落实情况”、“配套规划、政策、标准制定情况”、“应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污染综合治理情况”“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五个方面,并听取推动《条例》有效实施的意见建议。如《条例》涉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法定责任的条文就有42条,要牵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进一步督促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法定义务,“对发现责任不落实等问题,要明明白白、直截了当地点出来,切实把法律责任压紧压实”;又如《条例》对太湖蓝藻的监测预警、及时打捞、无害化处置作了专款规定,“要对照法规,着重检查上述应急预警、蓝藻防控、饮用水保供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还指出,“要通过执法检查,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坚持减排就是硬道理,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地推动解决,不断提高太湖控源截污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

  此次执法检查报告将于5月下旬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摄影/于同化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