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炳森遗稿曝光!多年来,扬州如此保护文物

2023年04月13日 15:50:32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25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很多文物遗迹。一代代的扬州人,为了保护这些文物遗迹,四处奔波,加予保护。其中,尤以“古城卫士”晏炳森为名,多年来,为了古城保护鞠躬尽瘁。2015年,晏炳森去世,成为扬州文物界的一大损失。最近,晏炳森的一些手稿曝光,揭开了一些扬州人保护文物的故事。

  文管会是这样诞生的

  谈及对扬州文物的管理与保护,不得不提及作出杰出贡献的“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晏炳森的遗稿中,详尽地介绍了其前世。《历年文物管理工作》中,记述有1954年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改称“文保会”,与博物馆合署办公。上世纪60年代初文管会与园林等部门共同组成小组,进行了第一次文物普查,提出了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并草拟了“扬州市古建筑庭园树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81年,报请市政府批准将天宁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2年10月编印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天宁寺”已经位列于“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82年扬州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同年4月,扬州市委发了《关于调整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的通知》,对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1983年,正式建立了文管会办公室,主任晏炳森,副主任朱绍春。接管了省级文保单位天宁寺主要建筑与西方寺大殿。在晏老遗稿《扬州市补报〈文物志〉材料》(1991.2)中,记录“现届文管会情况”,“1986年6月成立。委员名单:宗宇、钱承芳、祝志福、丁家桐、朱懋伟、李亚如、杨其元、张泽仁、邹杰、张奇珍、陈忠南、顾风、李百先、唐家实、金舒平、朱俊儒、朱延庆、晏炳森、朱江、朱绍春、池鸿平等”。

  巨资保护扬州文物

  在“汇报提纲”、“城市总体规划”、“扬州市各县(市)文保单位公布情况”、“扬州市万寿重宁寺修复工程概念性方案”等史料中,国家与省市对“双宁”的保护与管理都倾注巨大的心血。

  在晏炳森所藏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座谈会扬州市汇报提纲》(1987.1)中,特意提及多方面争取经费,维修了莲花桥、白塔、天宁寺(建博物馆)、石塔、汪中墓、观音山、四望亭等,并进行了天山汉墓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在《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中,“八个不同特色的保护区”第四条目“天宁寺、重宁寺,以反映寺庙建筑为特色”赫立其中。“双宁”也入选“二十四个重点保护点”。尤其是填写于1991年3月的《扬州市各县(市)文保单位公布情况》中,在“维修简况表”中,当时还是省级文保单位的“天宁寺”在1984-1987年维修经费就达143万元,其中“国家文物局110万元,省文化厅10万,市财政23万,全面大修,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及东西廊房。竣工后,辟为博物馆新址”。国家、省、市三方合力,精心打造,经费位列前三甲。当时“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个园经费为28.6万元、何园为98.3万元,“省级”文保单位莲花桥经费30.8万元、大明寺及鉴真纪念堂约116万元、史公祠为3.65万元、天山汉墓省市陆续拨款约150多万元、小盘古约0.5万元等。经费来源大多来自于省、市。

  当时在“扬州市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维修简况表”中,经费中唯一由国家文物局拨付的仅有“天宁寺”,110万元的拨付经费,在当时称“巨资”不为过也。直至2008年12月份的《扬州市万寿重宁寺修复工程概念性方案》,可以看出,对“双宁”古寺的保护与打造,是持续且有力的。“饮水思源”,“双宁古韵”位列“运河十二景”离不开国家与省市的合力而为,倾注了众多文博人与建设者的心血。

  “双宁”举足轻重

  晏炳森留下的天宁寺老照片、“扬州历史与文化简介”、“名城保护规划和措施”、“古城扬州”(解说词)、“《红楼梦》与扬州”(笔记)等史料,彰显了“双宁”古寺在扬州历史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天宁寺与重宁寺,同在一条中轴线,相互呼应,并称“双宁”,构成扬州市区现存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小故宫”之称,是运河沿线城市中较为典型的文博场馆。在晏炳森的遗藏中,《扬州历史与文化简介》(口头介绍文稿)、《名城保护规划和措施》(1991.4.28)、《古城扬州》(解说词)中,均有对“双宁”古寺的介绍与叙述章节。尤其是晏老的《〈红楼梦〉与扬州》笔记,更是不吝笔墨地叙述“双宁”古寺在扬州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此本笔记包括有《〈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和研究》、《〈全唐诗〉出书经过》、《关于〈红楼梦〉、〈全唐诗〉、曹寅与康熙南巡》、《“盐政”、“盐课”与“巡盐御史”》、《〈红楼梦〉与扬州》等章节。着力记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总理扬州诗局,在天宁寺刊刻《全唐诗》。在笔记中,晏炳森将康熙、乾隆二帝为“双宁”古寺的题匾、写诗与楹联等一一整理。如康熙的《天宁寺》、《幸天宁寺》、《忆扬州天宁寺竹》等及乾隆的《天宁寺小憩》、《天宁寺行馆杂咏》等,直接以“天宁寺”为主题,对天宁寺钟爱程度,可见一斑。若不是情感至深,研究至深,康熙帝也不会吟诵出“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的诗句。在笔记中,晏炳森还收录陶文台的《〈红楼梦〉与“扬州旧梦”》一文。文中之“《红楼梦》中确有‘扬州旧梦’。人有扬州人,景有扬州景,物有扬州物,话有扬州话,还可以举出好多例子……”,无不有“双宁”古寺的印痕。再对照民国时期天宁寺饱经沧桑的老照片,如今新时代下的“双宁古韵”在谱写新的篇章。

  “双宁”古寺焕发新生

  “双宁”古寺后在咸丰年间毁损严重,重宁寺除大雄宝殿外,荡然无存。同治年间重建,光绪间再建。真正让“双宁”古寺获得新生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会真正地保护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扬州市文物局对重宁寺藏经楼进行维修。2012年,又对重宁寺的大雄宝殿进行“最小干预”修缮,这也是大雄宝殿建造后首次修缮。如2013年,各地共同主办的“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在天宁寺进行,30多位“红学”参加研讨会,由此拉开全国各地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活动的序幕。同时,也举办了“康乾时代的扬州文物特展”。在天宁寺举办会议与展览,给当时的与会者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去年,“双宁古韵”位“运河十二景”之列。“双宁”古寺定会在好地方的扬州继续讲好“扬州故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