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2023年04月14日 10:12:51 |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王凤青(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把握历史主动的密切关系。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才能更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牢牢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继续谱写绚丽华章。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的核心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一百多年奋斗历史,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分析把握历史大势,从而掌握历史主动,成功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提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新征程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既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治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国内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有需求减弱、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经济领域金融风险隐患较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较重的问题。此外,我们党虽然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依旧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依旧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才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党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赢得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就必须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扎根鲜活实践,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着眼世界发展形势,不断回答应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遵循,不断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解决之道;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准确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大地,成为我们党推动中国伟大历史变革的行动指南,与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内在的融通性与契合性密不可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的独特优势。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兼善天下”“利济苍生”,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兼容并包”“亲仁善邻”“和而不同”等,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同马克思主义天下观、道德观、社会观等具有内在共通性、高度契合性。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优秀因子,有助于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建立在中国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之上,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牢牢扎根。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同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结合起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话语体系、价值体系和传播体系,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