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玲,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二级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管理、幼儿园课程研究、儿童社会性研究。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曾经是陈鹤琴先生的家。在鼓幼,陈鹤琴开始了诸多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教育实践行动: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开启中国幼儿园第一次课程改革的大门,拟定中国第一部《幼稚园课程标准》……孕育的“活教育”理论成为中国科学化幼儿教育的生命源头。
鼓幼以“活教育”为魂,努力实践办学初期提出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道路”的追求,实现陈鹤琴“一切为儿童”的夙愿。
一、“活教育”思想孕育回眸
1923—1952年,陈鹤琴先生担任鼓楼幼稚园(鼓楼幼儿园前身)园长整整30年。在西方进步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国内新教育运动的影响下,在鼓楼幼稚园这块试验田里,陈鹤琴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努力创建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体系。
(一)中国早期幼儿教育试验田初探
陈鹤琴认为,要使幼稚园教育中国化、科学化,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入手,“鼓楼幼稚园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设备,一切的一切以中国儿童为对象,以中国化为目的、为起点、为归宿”[1],要将儿童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系统地教给儿童,实施“整个教学法”。在张宗麟等人的协助下,他们按时令季节和儿童实际生活制定课程计划,强调以游戏为主,发展儿童的兴趣。陈鹤琴与老师们先后出版了《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设备》等,发表《我们的主张》《整个教学法》等,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特别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年中幼稚园教学单元》,成为全国幼儿园的通用教材。1932年,由陈鹤琴主持、根据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成果制定的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的幼儿教育实验,推动我国幼儿园课程向中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战后重燃科学实验的复园之路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沦陷,鼓楼幼稚园被日军占据,房舍、设施损毁严重。抗战胜利后,陈鹤琴一边向国民政府社会局提出战争索赔,一边派周淑钟、王若昭负责复园工作,同时继续实施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的“五指活动”计划,并以游戏式、小团体式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满足儿童年龄、智力和兴趣的差异化需求。这种以“做”为中心组织教材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体现了儿童完整生活的观点,突出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楼幼稚园不仅为陈鹤琴提供了教育实验的园田,孕育了中国化的“活教育”理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心。在1947年出版的《活教育》中陈鹤琴谈道,“活教育”的形成就是基于当年在鼓楼幼稚园的实验,这些实验为“活教育”运动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三)新中国大众化办园之路的探索
1952年,陈鹤琴将鼓楼幼稚园无偿捐给政府,全身心投入南京师范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中。鼓楼幼儿园从此列入社会主义国家新学制的组织系统,人民政府专门拨出经费扩建园舍、增添设备,将鼓幼作为南京市重点幼儿园。1959年起,民办幼儿园随着“大跃进”的洪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鼓楼幼儿园就通过共同研究的方式,连续20年为5个街道12所幼儿园开展集体备课辅导活动,通过“定时、定人、定内容要求、定期总结”普及幼儿教育。这些幼儿园的家长为老师能得到鼓幼的指导、为孩子能享受陈鹤琴的“活教育”欣喜万分。
二、“活教育”焕发时代之光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作为行业窗口单位的鼓楼幼儿园成为国际交流的接待单位。频繁的国际教育交流,引入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激活了鼓楼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的热情。人们重新审视陈鹤琴教育思想,对“活教育”有了新的认识。鼓幼开始与全国幼教同行一起,投身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实践。
(一)园所文化的守根铸魂
“活教育”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改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对“活教育”溯源的过程,是寻找办学根基、印记、信念和精神的过程,也是坚守与传承的过程。我们只有在此基础上将历史与时代融合,才能让“活教育”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1.打造中国幼教的名片。鉴于陈鹤琴故居是私立鼓楼幼稚园旧址和中国化幼儿教育的发源地,南京市人民政府将该建筑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市近现代重要保护建筑。随着对园所文化研究的推进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鼓楼幼儿园意识到园所文化精神力、执行力与视觉力同等重要。为让更多的幼教同行了解陈鹤琴、了解鼓楼幼儿园的办学精神与成果,主动参与到“活教育”的学习与研究中,2011年,鼓幼将私立鼓楼幼稚园旧址抢救性复原,在故居内设立陈鹤琴纪念室、鼓楼幼儿园校史室、校友接待室、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成功地还原了历史,打造了幼教人心中的殿堂。
自陈鹤琴故居修复以来,鼓幼每年都要接待海内外幼教同行数千人。鼓楼幼儿园园史室,成为弘扬科学研究精神的接力站;陈鹤琴纪念室,成为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缩影室;陈鹤琴故居,成为“活教育”思想学习的活教材,成为“活教育”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地、传播地、创新地。陈鹤琴故居好似“活教育”传播的种子,更像是一张名片,让人们读懂鼓幼是谁、鼓幼从哪里来、鼓幼要到哪里去。
2.梳理历史文化的样态图谱。鼓幼的历史是独特资源,我们必须对幼儿园发展的历史特性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选择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才能依据幼儿园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明晰自己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的发展路径。为此,我们挖掘、梳理了幼儿园办学历程中的核心理念、园所愿景、办学定位、课程建设等蕴涵幼儿园理想、精神的历史依据,为鼓幼人在今天乃至以后的发展提供真实的历史文化图谱。
在“中国百年老园发展样态的研究”“沿着‘活教育’的轨迹找寻幼儿园历史文化图谱”的研究中,我们探寻到“活教育”是鼓幼办学的指导思想,是鼓楼幼儿园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是幼儿园一切工作不断变革的实验火种。“一切为儿童”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施教的儿童观,是“幼童本位”的根基,是科学实验研究精神的文脉来源。“活教育”“一切为儿童”,是鼓楼幼儿园办学的关键词与畅想,更是其文化之根与灵魂。随着《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沿着“活教育”的轨迹前行》《小园子里的大人物》《鼓楼幼儿园百年发展史》等成果的出版,鼓幼园所文化的追寻与构建基本成型。
3.深耕研究所的项目引领。设在鼓幼的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是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江苏省教育科研特色项目研究所。研究所的成员都是鼓幼教师,大家分成两个团队,一是以研究生教师为主体的文化研究团队,一是以市、区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团队。文化研究团队负责特色弘扬、理论创新,做好项目规划,实践团队负责传承实践、示范引领,做好项目推广。
研究所成立以来,鼓幼以“活教育”为引领,开展了两轮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究,在“本土化实践叙事研究”“谱系考察与实践创新”“课程国际化融合”“环境优化”“家园共育”等方面成果丰硕。如单元课程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之后,研究所与美国高瞻中国中心合作开展了单元课程“活教育”与高瞻课程“主动性学习”的融合实验,以“从儿童出发的教育”“融合与呼应”“主动成长的教师与儿童”为重点,发现“经验”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让尊重儿童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二)单元课程的实践创新
近四十年来,鼓幼将“活教育”作为文化之根,坚持“幼童本位”的儿童立场,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为目标,研究探索出“走出校园,生活在前”“经验先行,探究在前”“分层指导,儿童在前”的主动学习教育策略,让教育过程成为儿童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形成鲜明的园本课程特色。
1.“幼童本位”的再认识。在“活教育”实践最初行动中,省特级教师闵传华老师学习陈鹤琴对长子一鸣808天观察的方式,对本班36个孩子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观察,记录了400多张教育成长卡片,写下了《教育幼儿要从了解幼儿开始》的心得。也就是从这时起,鼓幼开启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之旅。
如今鼓幼教师将观察儿童行为作为理解儿童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记录本、观察小卡、便签条、成长档案等,发现儿童的兴趣,了解不同儿童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关注儿童与同伴的互动状况,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有目的地响应儿童语言、表情、动作、作品等发出的信息,让教育策略更加有效,让科学施教成为可能。除了教师观察记录儿童,鼓幼还发动家长记录儿童,让儿童记录自己。家长的记录,呈现了家庭教育的理念与策略,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响应,实现了从支持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儿童的记录,则让“计划—工作—回顾”的主动性学习有了可能,实现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观察与记录让成人走进了儿童世界,让教育的过程从儿童出发,再回归儿童。
2.“整个教学法”的再实践。为创设“活泼泼”的校园,培育“活泼泼”的儿童,鼓幼课程研究以“整个教学法”为研究重点,关注儿童发展进程中的需求。首轮实施采用“生成为主,预设为辅”单元编排形式,让单元内容既留有“五指活动”的痕迹,又保证儿童学习的阶梯式进程。“预设”与“生成”,让课程由计划转变为一种资源,让教育者在尊重教育规律与尊重儿童之间,找到了通道。
伴随着2014年鼓幼“幼儿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整个教学法”的研究步入凸显生成的阶段。这个阶段“整个教学法”运用更加重视课程的弹性、伸缩性、拓展性,通过班级个性化的“儿童生活历”研究,将一日生活与儿童紧密相连,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加、小团体活动成为常态的同时,“五指活动”的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灵活和多样化。这种弥漫延展的深度学习支持策略,让课程逐步实现了班本化变革,“活教育”的意义也不断地被放大。
3.“游戏精神”再彰显。在学习陈鹤琴教育专著的活动中,鼓幼团队萌发了分类整理其教育箴言的想法,期望透过时间节点及言语、观点变化寻找“活教育”的发展脉络。在教育箴言的学习中,团队梳理出以下观点:儿童不是小大人,幼儿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个体间发展进程不一,幼儿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差异;儿童的成长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人的任何发展阶段都取代不了儿童期;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要敬畏儿童的天性。
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我们将其作为鼓幼的游戏精神。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特点,教师注重游戏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采用马赛克方法分析环境特点、儿童群体和个体的需求,挖掘与设计室内外游戏空间,通过环境优化、提供材料等,创设丰富的室内外游戏环境,让儿童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玩、怎样玩,在尝试体验中萌发更多的兴趣,获得更多的经验。我们还通过分层材料提供、差异化指导、空间留白等,支持儿童参与环境的优化和调整,让每位儿童都能体验成功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三)“大麦田”的继往开来
“大麦田”源于陈鹤琴提出的“大田种麦”。陈鹤琴多次提及“我们办幼稚教育就是要大田种麦,让全国城乡幼稚园都能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我办鼓楼幼稚园就是要为大田提供中国麦种这个目的”[2]。办园百年来,鼓楼幼儿园始终记住自己的“麦种”使命,传播科学的幼儿教育,宣传“活教育”的正能量。
1.“大麦田”的精神引领。鼓楼幼儿园创办百年,百年的沧桑并没有导致垂垂而至老境,是什么让鼓幼常有锐气、朝气,不断向前呢?这就是陈鹤琴所说的“大麦田”的使命。陈鹤琴曾在南京市区组建了5个儿童教育实验区,14所幼稚园一同试行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成果,之后又扩大至晓庄和燕子矶等乡村幼稚园。他还牵头成立了南京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等社团,用合作研究的方式集聚众人的智慧,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特别是中心制的课程设计与“整个教学法”作为“教育方法要点”的出现,让鼓幼成为全国幼稚园学习、参照的“麦种”。现在,鼓幼正在实施的面向全国幼儿园的“大麦田·麦穗行动”等,成为新时期现代幼儿教育的“麦种”。
中国古书有言“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百年的鼓幼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鼓幼人仍会以不变的传统去研究不断变化的儿童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办学之路,这是鼓幼的神圣责任,也是鼓幼的未来。
2.“大麦田”的普惠耕耘。鼓幼坚定“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办园宗旨,通过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为百姓提供公平、有质量的“大麦田”。从鼓楼东部向多方延伸:鼓楼西部、近郊的栖霞、国家级战略新区江北新区、远郊的高淳……如今鼓幼已有鼓楼本部、聚福园部、瑞园部、南外附属幼儿园、江北分园、高淳分园、盛世分园、盛美分园等八个园所,不仅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近入园、入质优价廉的好园,还让陈鹤琴的科学育儿思想惠及更多的家庭。
在学前教育亟待数量与内涵同时发展的今天,公办园利用自身办学经验,发挥管理优势,以举办分园(分部)、联合办园的方式,帮助新的园所在短时间内快速步入正轨,在保障优质学位供给的同时,更能帮助新的园所在科学管理、科学教育方面快速前进。这既是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陈鹤琴“愿全国的儿童从今日起,不论富贵,不论愚智,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宏愿的回应。
3.“大麦田”的示范辐射。鼓幼的历史,就是“大麦田”播种的历史。从办学初期课程标准的全国实施,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办民办互助,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全国课程协作共同体,基于“大麦田”的“活教育”本土化实践不断升级。2020年12月,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鼓幼的成果成为推广项目。在前期城市幼儿园实验推广的基础上,除了面向全国项目园,鼓幼还以“大麦田·麦穗行动”向南京乡村的30多所幼儿园辐射,通过“活教育”在新时代乡村幼儿园中的本土实践理论,积极探索富有乡村特色的“活教育”实践,为乡村幼儿园的创办发展、质量提升提供发展方案,推动城乡幼儿园的优质均衡发展。
鼓幼将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教科室、“琴声悠扬”教师志愿者团队作为“大麦田”的主要机构,实现“麦种”的内部育种和对外播种。“大麦田”的载体多样,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项目、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全国“活教育”研究共同体、幼教发展共同体等。实施的途径也多样,如“活教育”高峰论坛、“活教育”研讨会、跟岗培训、送教指导、现场观摩、陈鹤琴纪念室开放、微信公众号推送、“鹤琴育儿连线·宝爸宝妈学堂”、“小兵丁空中学堂”等,面对的人员可以是幼教工作者,也可以是家长或社会工作者。每年,鼓幼都要到全国各地送教或提供现场观摩数百场,接待跟岗培训数千人次,并通过定期出版《活教育》刊物分享鼓幼续写中国“麦田”的故事,将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种子带到中国的四面八方。
三、“活教育”未来发展审视
鼓幼的历史文化是百年发展的独特资源,也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回顾历史让我们明晰责任,展望未来让我们明确方向。
(一)创设“活泼泼”的校园趣景
陈鹤琴在《活教育的理论》中希望“在新的学校内,我们看到儿童活泼可爱,他们忙碌地工作,快活地游玩”,这是对儿童生命的关心、对幸福教育的追求。我们憧憬未来的鼓楼幼儿园是“活教育”的花园与乐园,处处花果飘香,到处都是游戏场;是“活教育”的庭园与家园,孩子们可以自由奔跑,感受家一般的温暖;是“活教育”的宝地,家长认可、社会赞誉、孩子喜欢,令人向往与期待。未来的鼓幼将顺应国家教育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再构基于儿童文化视野的校园“活”环境,让“活泼泼”的校园永远充满欢声笑语。
(二)坚守“中国化”的办学愿景
鼓楼幼儿园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陈鹤琴幼儿园”。在“陈鹤琴幼儿园”揭牌仪式上,陈鹤琴家属叮嘱:“能以陈鹤琴命名的幼儿园只有鼓楼幼儿园,也只能有这一所……希望鼓幼要不忘陈老初心,再接再厉,在继承、弘扬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贡献、新的成绩!”我们将高举科学育儿的旗帜,锤炼质疑、批判的勇气,在实践中捍卫“活教育”的阵地,坚定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幼教道路的决心。
(三)赓续“活教育”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3]陈鹤琴教育思想作为精神标识,是鼓幼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根本特征。我们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让陈鹤琴教育思想在当代继续“活”起来,为“活教育”插上“活化”之翼,沿着“活教育”的轨迹继续开展中国化的办学实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中国幼儿教育站在世界幼教之林,让中国幼教更具中国特色!
“活教育”是鼓幼繁衍、发展的精神养料。我们要坚守幼儿园文化之根,将其镌刻在灵魂深处,融化在血液之中,让大师的思想精华在当代继续“活”起来,在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教道路上迈向新的百年!
(编辑/宁萱 责编/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