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传统的鲈鱼养殖往往一年一季,入秋后集中上市。在南京市六合区有一位青年小伙,在自己的光伏事业蒸蒸日上时,毅然决定二次创业,养殖鲈鱼。通过工业化思维和智能化设备,他养殖的鲈鱼不仅可以错峰上市,卖出好价,而且产量和品质也更高。今天《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系列,一起来了解下这位新农人是如何智慧养鱼,践行乡村振兴的。
应祯旺,是南京六合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两天,他正在自家养殖基地里查看鲈鱼长势,准备月底上市供应。别看他现在说起鲈鱼养殖来头头是道,可就在两年前,他还只是一名光伏行业从业者,有自己的公司,经营效益也不错。
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己所家庭农场负责人应祯旺:“我是一个新能源产业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理念就是要开源、要节流、要提高管理水平。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去南方,接触工厂化养殖,当时还是比较传统的,靠人工、靠经验,所以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把很多经验形成程序,实现智能化,来提高我们生产水平,降低我们生产风险。”
发挥自己在已有行业的优势,针对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特点,应祯旺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智能化养殖系统,但是项目落地还涉及场地、养殖技术等各方面,水源哪里来、土地审批怎么走,这让没有涉农经验的应祯旺犯了难。了解到创业者的需求,街道工作人员主动与科研院所对接,为应祯旺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引荐,全套保姆式服务让应祯旺的想法迅速变成了现实。
应祯旺说:“比如水、电之类的,土地政策,我们也是两眼一抹黑。后来在我们地方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圆满地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我们2022年8月16号开建,10月8号我们就放鱼了,效率非常之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起步稳当,应祯旺的智能化养殖系统也就可以派上大用场。
应祯旺介绍:“报警信息一定要到现场来确认下,后台数据才能留存现场数据,电脑里的数据以及巡查人实时抽查的数据,一定要比对一下,这样就会比较稳一点,鱼就会比较舒服一些。”
让数据转起来,工人的劳动强度就能降下去。有了智能化系统,什么时候供氧、什么时候换水,系统都会实时监测,自动作出调整。如此一来,人工成本降了,鲈鱼产量和养殖损耗也有了大不同。
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己所家庭农场工作人员钱小超:“通过我们这个养殖模式,第一个人轻松了,这么大的规模,长期只要一个人来维护。它的产出更高了,因为很多因素我们可以排除掉,它的疾病和应激反应会更少,所以死亡率会更低,鱼出来的品质比以前更高了。”
除了产量上的提升,智能化养殖还能瞄准市场周期,通过控制水温、鱼苗投放节点,实现成品鲈鱼的错峰上市,因而市场效益也会更高。新技术、新理念对于传统养殖行业的革新,也让更多年青人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奔头。目前应祯旺已经和两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复制推广智慧养殖模式。
南京意向投资人周晨光:“我原来理解的农业就是一个靠人工,经济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辛勤劳动,但是我了解完之后发现,现代农业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它其实是一个资本结合技术的完美结合体。这一点才是吸引我的重要一点,我是想着把这块智能化养殖模式复制到我们那边去。”
应祯旺说:“未来我们除了要把养殖这个环节单元做强、做大、做精之外,我们整个产业链的两端的延伸是更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如果把更多加工业和服务业带进来之后,除了我们本身产业的一个提升,可能还会带来本地更多的就业机会。”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郝朦 陈忠耀 六合台 编辑/赵黎静)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