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多位省级专家来到连云港园博园调研,对其中关涉的大体量盐碱地生态改良技术实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在沿海地区盐碱地绿化领域具有较高示范推广价值。我市也成为国内在盐碱地上“种”出大型生态园林的典范城市。
因海陆变迁,我市盐碱滩涂面积大,主城区表土以下土壤平均含盐量曾高达15‰,一度被列为园林绿化禁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园林工作者以科技攻坚造就“绿色奇迹”。目前,全市克服盐碱侵扰建设的园林绿化面积超80%,全省最大。
“作为第十二届省园博会的会场,连云港园博园占地237.34公顷,是我市体量巨大的盐碱地绿化工程。”市城建局园林处处长吕迪介绍道,园区选址云台农场,是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体现,呼应了“城市东进、拥抱大海”的战略部署。但此地浅表层风化土以下盐碱化指标仍远超正常植物耐受值,地下淤泥最深处超10米,对城市园林建造带来极大挑战。借此综合检验和提升盐碱地绿化改良技术,势在必行。
“盐碱地绿化就像‘换肺’。”园林工程师洪良壮比喻道。为体现低碳生态、科学造园的理念,建设指挥部会商多学科专家,创新运用引水排盐、取土降盐等措施。“我们结合园区本身北高南低的地势,最大限度保留南部片区约600亩范围内的原有水系和地貌特征,将南侧烧香河水抽到中心湖区,构建水生态排盐系统,同时选用合适的客土对表层土进行回填和微地形塑造,让板结的土壤换上新肺。”洪良壮道。
“新肺”换完就是探索“呼吸”。技术部门将海绵技术与排盐降碱技术进行耦合,将下凹式绿地与暗管排盐技术相融合,创新了渗透塘、雨水花园等工艺。园内有一处盐碱土植物专类园,通过实体装置展示着“港城智慧”。其中,“暗管排盐”装置最惹眼——三个圆管从土壤横截面探出,下方为半圆形池子。“该技术能将充分溶解了土壤盐分的水体通过管道排走。”相关负责人童辉介绍道。此外,园内还优选乌桕、白榆等耐盐碱树种,完成公共区域内乔灌木栽植1.7万多株,锁住了“地气”。
“仅1年多就在大体量盐碱地上造出‘桃花源’,这在全国同类工程中首屈一指。”开园当天,行业专家纷纷点赞港城“科技匠心”。省住建厅园林绿化处处长于春也坦言:“生态修复、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让昔日的‘生态伤疤’重焕生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以重塑。”截至目前,园博园已吸引10万游客满庭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