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好,特别适合自驾游,再去山里住一住民宿,乐哉悠哉。”顺着龙背山森林公园驶向市中心,江苏宜兴的哥宾东旭一路都在推介家乡的美。
提及宜兴,人们首先想到它是“中国陶都”。地处太湖西岸,这座江南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有着7300年制陶史。立足“生态禀赋、人文底蕴”两大优势,宜兴持续实施旅游振兴战略,三年前成功跻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当下的宜兴文旅,既有“高大上”的新魅力,又有“小而美”的烟火气,比以往更加注重青山绿水与运动休闲、音乐、旅居等现代元素的深度融合,正逐步成为长三角旅游新IP。
茶田里的龙池山自行车公园。人民网记者 张玉峰摄
“1+4>5”
宜南山区是当地重要的生态本底区和旅游资源集聚区。为了扭转当地湖㳇、太华、西渚、张渚四个镇在文旅发展上各自为战、同质竞争的局面,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在2014年应运而生,2018年升格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着眼于“1+4>5”效应,宜兴持续在一体化发展上做文章,做实“一区四镇”模式,先是将工业集中向张渚镇靠拢,腾出来的区域集中力量打造文旅,同时打通交通阻隔,在2019年建成阳灵隧道,从湖㳇镇到张渚镇车程缩短了半小时。这个“五一”,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约85万人次,实现旅游营收入约6.39亿元。
丁张公路旁,隐龙谷的2万多平方米草坪修葺整齐,背靠石磨岭。5月20日,这里即将举办一场民谣主题的音乐节。“放在以往,仅靠一两个乡镇是无法举办同等规模活动的。”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宣传委员陈奕蓉说,过去每年5月都会举办传统节庆梁祝爱情文化节,但参与者多为本地人,眼下正在筹办的首届山湖音乐节主要面向年轻人、吸引外地人。
起点张渚镇省庄村,西至龙池村,一段16.7公里的自行车道被青山绿水环绕,一路还会途经3000多亩的茶园。骑行、赏景、品茶,龙池山自行车公园已成为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瞧,现在来骑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沿着金家水库爬上茶山深处,登高远眺自行车公园,当地村民伏红梅指着一旁的自行车道说,这两年,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有周边游客前来骑车打卡。
这几年来,宜兴建成了包括龙池山自行车公园在内的10多个体育公园,先后举办了宜兴国际马拉松、环太湖自行车赛等,并利用水资源积极举办帆船赛等体育赛事,被评为“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龙山民宿村成为游客打卡地。人民网记者 张玉峰摄
精耕细作“小而美”
山涧旁支出一块临水平台,门前绿化用石笼点缀……沿彩虹小道进入湖㳇镇龙山民宿村,一步一景让人心旷神怡。小道尽头,梧桐路两侧的田园民宿依次排开,再遥望远处的龙山,视线一下豁然开朗。
“在这吃得好,住得好,空气也好。”吴德海来自常州,表达对龙山民宿村的喜爱时,既简单又直白。
“老规矩,让你婆婆做几道拿手的时令菜。”吴德海转身说。“好咧,我先给您泡壶新采的本地茶。”与吴德海搭话的,是原色民宿主理人施冯佳。
这不是吴德海第一次来这里度假。“大概十年前,这里只有两家农家乐,我们就喜欢上了龙山村。”从农家乐到客栈,再到个性化的精品民宿,吴德海见证了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
政府围绕“宜游、康养”,投入资金对村容村貌进行提升。仅去年当地就投入1000万元,糅合周边的河流、山川、草木,对村内景观进行因地制宜改造。
“我家有12间房,如今到了周末全部客满。”龙晟民宿门前,钱鹏一边倒腾盆栽一边说,他曾经在浙江销售紫砂壶,看到家乡民宿经济日渐红火,四年前回到村里创业。目前,龙山民宿村全村280户农户,有78家经营民宿,村里也成了自带流量的网红打卡地。
谈及特色化文旅,仍绕不开紫砂文化。蜀山脚下,1公里长的古南街靠山而建,完整保存了明清以来紫砂陶业的制坯、烧制、经营、运输等整体形态。找寻老街位置不难,沿着蠡河,只要望见弃用的方窑老烟囱,那里便是游客镜头里的古南街。
周末,38岁的彭湃早早来到街上的工作室。作为家中第二代紫砂手艺人,沉心静气做壶,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中午时分,起身推开侧门,与工作室相连的古南街215号又是另一番模样,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走进修旧如旧却不失文艺范的“東肆咖啡”,拍照、听歌、喝咖啡,彭湃身份也跟着转换,招呼前来探店的客人。
“这是我们家的老房子,最开始的改造从沿街的房屋开始,只是保留了紫砂制作的工作室,很难留住游客的脚步。”四年前彭湃对房屋主体进行了打造,从青砖黛瓦到墙角绿植,乍一看,这里更像是民宿。依据蜀山地势,他在宅子里专门腾出二楼空间,用于介绍老街历史,一进一出的回廊设计,让人宛如置身江南园林。
“这街上的文创墙,是用当地制作紫砂壶的匣钵残片堆砌而成的,废物利用又有文化符号,你们可以去拍拍照。”向年轻游客推介古南街时,彭湃满是自豪。
龙山民宿村和蜀山古南街都是宜兴文旅精耕细作“小而美”的缩影。在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中,宜兴将超全市域36%面积划为生态空间,投入22亿元完成全部3324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正通过“政府搭台、市镇合力、社会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孕育更多“小而美”。
山水之间的雅达阳羡溪山小镇。人民网记者 张玉峰摄
文旅“矩阵”渐成势
900多年前,北宋文豪苏东坡乘一叶扁舟来到宜兴,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千古佳句。如今,在东坡阁旁,占地6180亩的雅达阳羡溪山小镇已跃然呈现,成为宜兴文旅的新地标。
立足“大旅游、大产业”,当地致力将旅游打造成为决胜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宜兴全市在建旅游项目20个,总投资超747亿元,这其中就包括雅达阳羡溪山小镇。
漫步小镇,群山环绕之中布点的江南园林错落有致。这里,既可以在逛完宜帮菜博物馆品尝地道美食,也可以落坐咖啡馆的角落休闲放松,或是与三五好友到雅达书院参加一场文化艺术活动。
无惧周边旅游资源同质化的竞争,这座小镇给宜兴文旅发展作出示范: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环境优势利用好,朝着“心安旅居”的方向做到“一支独秀”。
“宜兴有8个4A级景区,但产品供给不足,缺乏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和体验。如果仍盯着一个景点做文章,对推动地方文旅发展难有起色。”宜兴市副市长张毅接受采访时说,散落城市各处的森林公园、湖泊和旅游景点都是这座城市的资源禀赋,想让外地游客一见倾心且留得下来,必须依托大项目带动。
这一点,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总经理刘乃发有着他的理解,“休闲康养是长期旅居,不能仅仅依靠山水与田园,还要有优质医疗、现代配套服务,尤其是带有地方特色的高端文化活动,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心。”
2017年,总投资210亿元的雅达阳羡溪山和窑湖小镇同时签约落地宜兴。目前,窑湖小镇初见雏形,即将在今年全新亮相,有望带动宜兴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一”前夕,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用地约3100亩的宜兴大拈花湾文化旅游康养项目一期·竺山对外开放。可以看到,从太湖之畔到宜南山区,落地宜兴的大项目同频共振,逐步形成文旅“矩阵”。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业态品质,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的‘宜兴实践’,将其打造成长三角休闲度假康养首选目的地。”张毅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