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农贸市场展“新颜”,“烟火气”里显文明

2023年05月16日 09:42:32 |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农贸市场连接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承载着百姓生活的舒适与惬意,折射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记者走进锡城规模最大、年销售额最多的零售类农贸市场——春城农贸市场,感受其中浓浓的“烟火气”、人情味、幸福感。

  解民怨,“小市场”推动“大民生”

  说起春城,还得从春勤说起。对于江溪街道的“马大嫂”来说,春勤农贸市场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菜篮子”供源地。这个家门口的农贸市场,承包的不仅是一日三餐,更承载了街坊乡邻的回忆。这里有开了近十年的卤菜店,也有忙碌着就从少女变成母亲的老板娘,或许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老物件,以及三两个聊得来的买菜朋友,说说笑笑、有滋有味。

  但渐渐的,春勤“老”了。它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的厂房改造而来,房屋是彩钢板房,道路为水泥路面,用毛丽华的话来说,“买个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她表示,市场环境越来越差,她宁可多走几步路也要到附近超市去买菜。更让人头疼的是,市场位于机场路和金城路两条高架交叉口,进出需要经过多条支辅路,由于早期规划的停车位较少,停车渐渐成为买菜和卖菜人的“老大难”问题。

  环境差、停车难、道路破损、设施老化、安全隐患频现……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让民怨越积越多,甚至被纳入了整治黑名单。“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邻里街坊变得不爱来春勤了。”江溪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顾煜说,一座城市的“烟火气”,都藏在它的菜市场里。如何让“烟火气”重现,让百姓“菜篮子”拎得舒心、买得放心,让老中青每一代人都能在这里创造新的关于“生活”的记忆,“变”是唯一途径。早从2018年开始,江溪街道就谋划将春勤农贸市场易地新建,整体搬迁到新建的与春勤仅500米之隔的春城农贸市场,用“小市场”推动“大民生”。

  刷“颜值”,“马大嫂”、年轻人都爱来

  早上9点,记者踏进春城农贸市场,便被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所感染。市场内,人来人往,叫卖声、攀谈声、讲价声此起彼伏;摊位上,各类蔬菜、瓜果、肉类、水产、卤菜、南北干货等商品琳琅满目。乘着扶手电梯上下楼,“马大嫂”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菜也毫不费力。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花了三年时间,这座崭新的农贸市场建成了。春城农贸市场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规模在全市零售类农贸市场首屈一指,上下两层楼共设摊位400多个,还有80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农贸市场内光线明亮通透,各类菜品分门别类有序摆放,地面干净整洁,步道畅通无阻,并设有母婴室、农残检测室等,各类设施齐全。

  “环境好了,来买菜的心情都好了。”市场“颜值”焕然一新,是周边市民对春城农贸市场最直观的感受。采访中,大家都夸高品质的市场环境让人赏心悦目,既保留了传统市场的“烟火气”,又体现了商超型农贸市场的新面貌。

  “以前风吹日晒,现在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我从早待到晚也不觉得累。”赵春杰坦言,原本对市场搬迁挺担心,生怕换个地方没人气没生意,现在市场变美了,老百姓更愿意来了,生意也好了,她悄悄透露:“现在销售额比在春勤老市场时翻了一番呢。”

  不仅“马大嫂”爱来,农贸市场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到来。中午时分,“90后”陆晴匆匆走进市场,直奔一个预制菜摊位,拿了一盒披萨、一盒冷冻馄饨,在附近工作的她经常利用午休时间来买菜,“这里菜类品种多,还有像这样的预制菜,回家简单烧烧就能吃,方便。”记者在市场内转一圈发现,里面还设有进口食品区、对口扶贫农特馆、“春城—朝阳到家”线上销售区等,能满足市民各类需求。在一个蔬菜摊位前,还看到了19岁的卖菜姑娘小刘正在抖音上直播卖菜,“有位客人在网上看到我卖的菜挺新鲜,一下子承包了几千斤的土豆,可把我妈乐坏了。”

  数据统计,目前春城市场的日均客流量平时1.2万—1.5万人,节假日超过2万人,年销售额9.6亿元,排行全市零售类农贸市场首位。

  增“内涵”,让“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68岁的居民杨爱珍拎着一大包菜准备回家,菜篮子里装了肋排、基围虾、苋菜。只见她拿着小票到门口的一台机器上一扫,屏幕上不仅显示出猪肉的价格,还有卖菜商户的名称、联系电话、营业执照号码,甚至还追溯到菜品的产地、供应商。

  市场统一使用这种溯源电子秤,杜绝了短斤缺两的现象,让市民买得放心;市场内监控全覆盖,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市场经营户全部纳入“智慧菜场”平台,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管理员拍照上传,立即扣分处罚;市场正在打造一个平价菜区,这个区域的蔬菜价格在同等条件、同一时段要比现有菜区平均价低15%—25%;市场内引进了配钥匙服务,还在张罗一位会缝缝补补的巧手师傅,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农贸市场,这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看似一些小问题小现象,实则也关系着老百姓的体验感和幸福感。”江溪街道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周祖良说,街道、社区、市场管理方齐心聚力精细化管理,推进这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成民心工程,让百姓“菜篮子”拎得更稳,让“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在这个市场干了很多年了,也有感情了,这里就像我们的小家一样是需要爱护的,把‘家’清理干净了,来光顾的人自然就多了。”卖完菜的摊主主动把摊位内归整、打扫干净,如今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

  点点滴滴每一处变化,都折射出政府对百姓的上心。当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变身,这里的幸福味道,或许可以装进菜篮子与新鲜的果蔬一起,带回家里去。(杨明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