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这类新兴的沉浸式体验游戏,近年来在不少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中广受欢迎。然而一旦发生意外,责任如何认定呢?5月16日,江苏首例未成年人“密室逃脱”受伤索赔案在南京市秦淮区一审宣判。
本案中,15岁的中学女生小娟(化名)与同学一行六人,通过平台购买了南京一家密室的门票,并选择一款“重度恐怖”剧本游玩。商家并没有核验年龄,就让他们参加了活动。结果在游戏期间,小娟被扮演“电锯狂魔”的工作人员追逐而受伤,入院手术治疗,花费了1.1万余元。
原告、小娟(化名)父亲黄先生提出,受到NPC(工作人员扮演角色)暴力动作伤害,造成了孩子的掌骨骨折。这些游戏内容,被告是非常清楚的,里面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内容。他们应该有未成年人保护的概念,阻止这些孩子参加游戏。
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商家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商家称已在消费者进入游戏前告知了相应的风险,并签订了免责责任书。经审理,法院认为对于未成年人,商家工作人员没有控制好力度,未要求消费者佩戴护具,在小娟受伤时也没采取必要的救助,没有在事前、事中、事后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免责条款是商家单方面制定好的格式条款,用于免除自身责任,法院认定无效。最终,法院判决商家承担全部责任,赔偿原告医疗费、营养费等约1.8万元。
南京秦淮区人民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庭长朱教莉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对于“密室逃脱”剧本内容审查和分级界定还缺乏比较明确的规范和监管,导致了一些宣扬恐怖、暴力、血腥、迷信,甚至淫秽的内容,让未成年人接触到。通过本案的司法裁判,也是为经营者划定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前提和保障范围,引导剧本娱乐行业规范经营,预防和减少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人身伤害。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奉铭 康健 刘舒 茅云江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