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乡音是苏州

2023年05月19日 15:56:58 | 来源:视觉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月是故乡明,话是故乡亲。

  乡音,如同母亲留给我们的胎记,深深印在每一个人心中。它是沟通情感、传承文化的纽带,更是游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和心灵港湾。

常熟古里,依托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挖掘白茆山歌传承人,并通过多种途径广为传唱,使流传千年的白茆山歌声声不息。邵金祥 摄

  乡音是流淌的故乡。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苏州十里不同音。下辖的各个县级市(区)各有方言,独具风格的地方曲艺也精彩纷呈。

  昆曲、评弹、渔歌、山歌

  ……

  “阿要买栀子花白兰花?”卖花姑娘吟唱着吴侬软语与观众互动。建华 摄

  日新月异,故乡的城乡面貌不断焕新发展。高楼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而地道的乡音未曾改变。那一声声乡音,恰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剪不断的乡愁。

伴随着渔歌,阳澄湖上的蟹农大户俞三男划着小船在湖中捕蟹。赵培根 摄

  乡音是最美的回忆。它所承载的是一个人年少时的经历,是一群熟悉的家乡人,是爷爷奶奶的一声声叮嘱,是自小便浸染其中的文化氛围,是远赴他乡后很难闻到的家乡味道。

说到苏州方言,不得不提及昆曲。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王须中 摄

  老街旧宅里炒菜的“刺啦”声,修棕绷床、卖白兰花、磨剪刀的吆喝声,这是小时候就听到的声音,也是属于老苏州的“市井烟火气”。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浓浓的乡愁融入声声亲切的乡音。

吴江同里,非遗传承人沈全弟在表演民间口语史诗赞神歌。色影 摄

  乡音指引回家的路。如今的苏州既有高楼大厦、灯光璀璨的新城,也保留着粉墙黛瓦、城河相生的古城,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并不断赋予传统以新时代的魅力。

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江南丝竹起源于太仓,东虹丝竹社在精心排练。计海新 摄

张家港凤凰,紫色花海里的特色田园乡村文艺汇演,本地非遗传承人演唱河阳山歌。石小蛟 摄

  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身处何方,只要听见亲切的乡音,马上就会激活起无数尘封的往事,让那份深埋心中对故土的思念涌上心头。循着乡音,我们得以走上归乡的路。

作为源远流长的民间草根文艺活动,甪直连厢队在为游客表演。阙明芬

  一声声乡音,一片片乡情,乡音无改,常回家看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