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所学校120多位博士家长组建“助学团”今天开讲!

2023年05月19日 20:52:5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五月是中小学“科技月”。今天(5月19日),南京市中山小学以“致敬科学家精神,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举行博士家长科学家演讲活动,6位博士家长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科学盛宴。

  “这个时候我产生了天马行空的想法,能不能给汽车装上翅膀……”在学校报告厅,6位大博士和2位小博士依次带来精彩演讲。正在演讲的是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梁,他分享了自己的汽车梦想,结合团队的研究工作介绍了飞行汽车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从小我的梦想是关于汽车,带着梦想一步一步引导着我走向科研道路。那个时候,我的梦想有一辆智能驾驶汽车,并且它的速度非常快,现在在技术层面已经实现。我觉得科研要从小处着手,让孩子们知道做科研是高大上,又是在我们身边可以接触到的,很多科研上的想法都是从生活中来,也是要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刘梁说。

  目前,他所在的团队不仅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无凸轮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的涵道风扇倾转理论。

  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首席教授胡高,主要从事迁飞昆虫学及其害虫监测预警研究工作。通过革新昆虫垂直雷达数据分析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测算了空中迁飞虫群的数量和生物量,评估了昆虫迁飞的生态效益。现场,胡高以“冬天虫子去哪啦”互动开始,介绍了许多昆虫像候鸟一样的远距离迁飞。

  五(3)班胡盎说,生活中的爸爸比较严厉,常忙于工作,有时候会带着他爬山。正儿八经的听爸爸上课,还是第一次。“今天爸爸很热情,还和同学们互动。他一直研究昆虫,研究它们的迁飞,我也是才知道昆虫用触角来定位方向,两只触角是可以定位,去掉一只还是可以定位。我明白了科学家精神,不断探索,自信尝试,还要去分享结果。”

  曾担任央视科技频道科技顾问的陈琳博士结合自身对物质和天然物质分子提取与研究,探讨世界物质的丰富多彩及宇宙的万物一体,并出科学思维需要更宽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贾海燕从“基因是什么”这个话题引入,带领孩子们一起探寻在一个生物体内,对基因进行改造,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所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心刘飞博士带来了吴茱萸中最新的研究与发现,让我们可以一窥传统医学宝库为现代科学研究注入的新活力。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孙浩介绍了细胞内没有用的蛋白质被贴上特定标签,并且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贴上好几个标签,才能被废物处理掉的科学小故事。

  同时,中山小学的小博士王子瑞和王琚莹同学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参与“神舟14号乘组天地共播一粒种”的活动感受。他们在活动中了解了一批水稻科学家,也了解了微重力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奥秘。

  2019年学校成立“百位博士家长助学团”,在博士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通过物联网设备,见证了“小鸡破壳”生命诞生的激动时刻;与“中外友谊奖获得者”戴伟博士亲密接触,感受化学实验带来的震撼,正是在这些科技特色活动的熏陶下,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小人才”,先后有48名同学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学校校长庄永洲说,四年来,博士家长团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达到120多名博士家长,涉及有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基础学科等,家长博士团走进课堂,结合自己研究领域带来精彩演讲,更是榜样的力量。“学习科学家,崇尚科学家精神,是我们科学教育重要内容。我们希望孩子从身边学习,像爸爸妈妈那样,崇尚科学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种下崇尚科学梦想的种子。”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丁丽 陈晓香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