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苏州: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城市

2023年05月21日 19:10:5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提起苏州古今辉映的“双面”之城令人印象最为深刻但对于谋求更高质量发展的江苏而言苏州肩负着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城市的重任。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城市形成更紧密互动合作。

  在来到苏州之前调研团的一些成员就听说在吴江有一座连通上海与江苏的步行桥不到600米的长度两地市民步行就能完成跨省出行这座桥就是如缎带一样横卧在鼋荡湖上的鼋荡慢行桥

图片转载自 汾湖发布

图片转载自 汾湖发布

  亲眼见到这座桥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拍照

  全力做好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文章

  汾湖高新区城乡发展局局长姚俊告诉记者这座桥不仅地理位置特殊它的建成以及鼋荡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恰恰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创新实践的成果吴江携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兄弟”们——上海的青浦区和浙江的嘉善,积极破解跨界水体治理难题,在全国首创“联合河长制”,推动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检测、联合保洁、联合治理五大机制常态化运行。

  通过高位统筹协调,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共建世界级水乡客厅;连片打造“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形成了长漾特色田园乡村群、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环鼋荡美丽乡村群等八个各具特色、亮点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积极参与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在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采访团一行参观了企业展厅及生产线,认真聆听企业相关负责人关于业务领域、技术优势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基地占地1198亩,主要建设年产100万吨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工程塑料项目以及研发、仓储、营销中心。当前,基地一期项目工厂区域已开工建设,2条生产线已开始进行调试,预计今年年底12条生产线全部投产。项目达产后,有效破除国内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产业瓶颈,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电气、功能性包装、装饰新材料等领域。

  汾湖高新区科技和招商局局长张静,近年来,汾湖高新区在传统的光纤电缆、装备制造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半导体、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产业,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同时,汾湖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引进,为人才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与优质服务。

  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药谷”

  星湖街218号,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地标性建筑——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  

  展厅内的一个个数字,让采访团印象深刻园区累计获批上市新药30多个,13款创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累计获得1类新药临床批件562张,66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300多家,其中上市企业24家,年产值超过1300亿。  

  园区内的信达生物制药集团是中国抗体药上市最多的企业,企业首席科学家陈炳良博士告诉记者企业成立11年来,已有8款新药获批上市,其中5款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所捐赠的药品价值累计数亿元,超过15万名肿瘤患者免费用药近两年。

  园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把生物医药产业确立为重点培育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苏州出台《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2020—2030)》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把园区建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药谷”。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 航空产业创新发展

  在苏州为期一天的调研采访中采访团还走进蒋巷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蔚然成风的景象扑面而来。记者们边走边听边看,与蒋巷村党委第一书记常德盛进行深入交流。

  常德盛,去年,蒋巷村水稻种植面积共1200亩,村里在其中的300亩稻田里试种了绿萍,绿色种植的效果良好。全村水稻总产量达49万公斤,卖出了每公斤20元的好价钱,一度供不应求。

  2022年,蒋巷村总产值达到10亿元,村级稳定性收入28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人均股份制分红1万元,实现了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全覆盖。

  坐落于太仓航空新材料创新园的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轻量化航空材料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钛铝合金叶片能够实现航空发动机减重50%以上。目前,该企业产线已全面贯通,投产后具备年产6万片航空发动机叶片及500吨钛合金结构件的生产能力。以华钛瑞翔为代表,太仓现已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配套企业100多家、产值规模超百亿元。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刘康 李志阳 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 太仓台 常熟台 编辑/徐玮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