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健康第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教育厅坚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省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省心理健康工作推进机制更加健全,建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教育阵地作用更加凸显,认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87所,举办“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系列宣讲会100余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基本覆盖全省大中小学。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96111”心理热线、“苏心APP”等覆盖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和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摸排、危机干预、重点群体关爱等工作覆盖所有中小学。协同育人合力更加强大,实现中小学家长学校(学院)全覆盖,家校协同、医教协同等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爱工作,省教育厅于今年3月启动实施“润心”行动;4月27日,省政府副省长徐缨赴宿迁专题调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月10日,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在南京专题调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月22日,由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在泰州启动,各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各地各校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引导工作,进一步织密学生心理健康关爱网。
“润心”行动实施以来,省教育厅围绕管理提级、能力提升、协同提效、生态提优四项行动,聚焦目标任务紧抓不放、持续推进,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迅速行动、精准发力,全省教育系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得到新提升,各地各校以更大力度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积极探索中小学“育人导师制”,创新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大力培训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队伍,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有力调动了各地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了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同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浓厚氛围。
南京市率先成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建邺区设立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慈善基金,首批募集近1000万元,用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无锡市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心向阳光”系列行动,形成教师全员参与、覆盖全体学生的家访工作格局。徐州市扎实推进“一表五清两制”个性化关爱行动,针对五类重点人群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
常州市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2023-2025)》,成立“家庭教育研究院”。苏州市将心理教师配备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选聘中小学心理副校长,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支持和智力支撑。
连云港市启动“倾听一刻钟”行动,全面开展 “教师听”、鼓励“家长听”、指导“同伴听”,努力营造学生愿意倾诉、师长朋辈乐于倾听的氛围,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盐城市大丰区加强对“四特学生”(特殊家庭、特殊心理、特殊行为、特异体质)的关心关爱工作,让每一个“四特”学生都能享受幸福的童年。镇江丹阳市力推全员导师制,为学生多维度配置成长导师。
5月25日是学生心理健康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润心”行动落到实处、起到实效,省教育厅近日还印发了关爱心理健康重点任务清单,组织引导全省大中小学以“5·25”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加强“润心”行动工作宣传,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举办学生心理讲座,召开主题家长会,摸排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重点推动各地各校实施“五个一”行动,即中小学每周上好一节打动学生心灵和情感的班会课(或思政课、心理课);每天保证学生户外一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活动;学生每周在学校或家庭参加一次以上出力流汗的体力劳动;每周组织学生参加一项科技类、艺体类兴趣活动;每天安排不少于半小时的自习或自由活动时间。
同时,在高等院校组织开展“重塑心秩序 青春再启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行”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身心秩序,以阳光心态、强健体魄,开启青春筑梦新征程。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王尧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