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着灯玩手机,会被哪些致盲眼病“盯上”?|身体的信号

2023年06月06日 09:00: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 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我国是全球第一近视大国,同时也是全球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提高全民爱眼意识,保护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就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如何预防致盲性疾病的发生?哪些人群需要重点进行眼底健康筛查?哪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刘庆淮,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父母高度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孩子近视风险会增加,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高达71.1%和80.5%。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孩子近视?这是所有家长都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引发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因素有父母遗传、长期用眼不当、电子产品使用较多、户外活动时间较少以及其他疾病继发等。

  “目前已知人类有200多个基因与近视相关,如果父母皆为高度近视,那么孩子发生近视的风险比父母均无近视的孩子高出11倍。”刘庆淮建议高度近视的夫妻在备孕前进行相关近视基因检测用于指导优生优育;此外,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不论父母是否近视,都应该每隔3-6个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1次眼科检查。

  针对儿童青少年用眼不当,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刘庆淮建议家长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养成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在光鲜充足的环境下看书、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

  二是孩子近距离用眼应当遵循“20-20-20”原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向20英尺(6米)外远眺20秒或更长时间,有助于放松睫状肌、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

  三是每天至少保证孩子户外活动时间1-2小时,可以培养孩子多进行有益于眼部调节功能的体育锻炼,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交替进行远眺和近距离视物,有助于缓解眼部肌肉紧张,预防近视。

弱视和假性近视会自愈吗?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是正确做法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情况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视力低于正常水平,且在眼科检查中并无器质性病变,视力无法通过验光配镜得到矫正的现象。

  刘庆淮告诉记者,1-3岁是孩子眼睛发育高峰期,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视力变化比较剧烈,发生弱视的情况比较常见。“10岁以前是弱视关键干预期,如果家长及早发现孩子弱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弱视干预训练,孩子视力水平也许能恢复到1.0。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弱视会进一步加重,甚至是失明,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刘庆淮表示,一般一岁以内的婴儿都必须到医院接受包含眼科检查在内的发育体检;但家长们往往会忽略孩子在1-10岁的眼睛发育及眼科检查,导致错过弱视干预治疗的“黄金期”。

  而假性近视往往发生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它并不是真正的近视,而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视物,导致眼部肌肉调节痉挛,无法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且在正规医院进行散瞳验光后屈光度正常的一种现象。刘庆淮表示假性近视是可以通过调节进行干预治疗的,让孩子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和远眺时间,按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使用阿托品类眼药水,定期充分放松眼部肌肉,可以避免或延缓假性近视转为真近视。

  刘庆淮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看东西出现以下现象时,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

  ①经常眯着眼睛看东西

  ②喜欢揉眼睛

  ③看东西时频繁眨眼睛

  ④看东西总是往前凑

做近视矫正手术,年纪越小效果越好吗?

18-40岁是进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最佳年龄

  近视配镜时,矫正度数越清晰越好;近视矫正手术越早做,效果越好……不少近视的人都有这些迷思。

  刘庆淮表示近视验光配镜并不追求高清晰度,医生一般配镜时会将矫正度数定为5.0。如果矫正度数过高,看远处过于清晰,而看近处时就会因为过分清晰而增加眼部调焦负担,让眼部肌肉始终保持紧绷状态。一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就容易造成眼疲劳,甚至导致眼部肌肉调节痉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近视矫正手术并不是年纪越小做效果越好,做近视矫正手术的最佳年龄是18-40岁,且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疾病及眼底病等患者是严格禁止进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据刘庆淮介绍,人的眼睛在0-12岁是视觉发育的高峰期和关键期;12岁以后眼睛发育逐渐变缓;18岁-20岁眼睛发育基本定型;40岁以后眼睛水晶体自然退化出现“老花”,因此进行近视矫正手术最佳年龄是18-40岁。刘庆淮提醒,近视矫正手术虽然是微创手术,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手术,因此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必须严格遵医嘱进行眼部护理和检查,以免造成感染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长期关着灯玩手机会对眼睛有什么影响?

可能会致盲,增加黄斑变性疾病、青光眼、干眼症致病风险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喜欢在睡前关着灯使用电子产品看看书、打打游戏、追追剧、刷刷朋友圈。

  刘庆淮表示长期在黑暗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为了适应关灯后的黑暗环境,人的瞳孔会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眼内前后房的房水循环障碍,引起眼压波动甚至升高,增加青光眼致病风险;电子产品中的蓝光会对眼底视网膜黄斑产生损害,诱发黄斑变性疾病;人眼在黑暗环境中会更加近距离注视电子产品屏幕,导致眼部肌肉调节痉挛,引起眼部酸胀,加重视疲劳,导致近视度数加深,且长时间注视电子产品屏幕,还会引起眨眼减少,眼部泪液蒸发过快,引起泪膜不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干眼症。

  此外,刘庆淮也注意到目前很多年轻人会自行购买隐形眼镜类产品或缓解视疲劳的滴眼液,他表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增加眼部损伤风险。

  隐形眼镜类产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会影响眼部氧气代谢,造成眼部缺氧;且隐形眼镜在眼内是一个异物,长期佩戴会造成眼表内膜稳定性下降、眼表炎症以及角结膜上皮细胞损害。因此刘庆淮建议在佩戴隐形眼镜前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在购买隐形眼镜时要注重产品的透氧性,尽量购买正规品牌产品;在佩戴过程中注意卫生习惯,每天佩戴不要超过8小时;此外,要养成定期进行眼部体检的好习惯。

  而缓解视疲劳或干眼症状的滴眼液中含有多种成分,有一些成分对眼部有一定刺激性,会破坏眼表环境,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过敏或加重干眼症状。与此同时,很多滴眼液在开封后都有严格的使用期限及保存要求,如果保存不当或超期使用,都可能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造成失明。刘庆淮建议有视疲劳或干眼症的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

哪些人群必须重点进行眼底健康筛查?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人群及妊娠期女性都需要重点进行眼底健康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当前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为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害最大,影响人数最多。

  据刘庆淮介绍,我国目前约有1.4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人体血糖的变化会引起眼底渗透压的改变,进而导致晶体膨胀收缩发生变化,诱发眼底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致盲性疾病都是糖尿病较为高发的眼部并发症。我国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眼底病变,病程越长的患者,越容易患上眼部并发症。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全身血糖的基础上,至少每年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1次眼底病筛查。若糖尿病患者已出现眼底病变,建议患者每个季度前往正规医院进行1次眼底病筛查。

  与此同时,高血压、甲状腺异常及风湿免疫病等慢病人群也有较高概率出现眼部并发症,建议这些人群至少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1次眼底病筛查。

  此外,妊娠期女性如果存在高度近视、糖尿病及高血压等风险情况也需要重点进行眼部检查。高度近视的妊娠期女性在生产用力时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患有糖尿病的妊娠期女性,特别是妊娠前就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女性,在妊娠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眼底病变恶化,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黄斑水肿、玻璃体初学及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患有高血压的妊娠期女性可能诱发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

  来源|我苏健康工作室

  记者|李森颖

  设计|陈奇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原创,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