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执笔写青春,启航新未来!》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拉开。据了解,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每逢高考季,全社会都自发营造出关照考生、祝福考生的浓厚氛围:工地停止施工噪音;爱心送考出租车一早启程;交管部门辛勤忙碌力保道路通畅;有良好寓意的向日葵、定胜糕热销市场......高考是一场关乎千万学子的大考, “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每年此时社会大众常谈不衰的话题。
胸怀壮志,在时代发展中绽放青春光芒。教育强则国家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截至2022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一流大学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各种契合发展形势的新专业层出不穷,异常吸睛。奋斗是时代的主旋律,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乘组中两位85后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的“学霸”身份得以曝光,引起了广泛赞誉。他们出身普通农家,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苦干,成为耀眼的今日之星。 “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中学生。青年是国家展现未来竞争力的潜力所在,大国崛起的梦想与每个中国人的命运紧紧相连,莘莘学子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用榜样的力量鞭策自己,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振聋发聩,蕴含着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力量。
脚踏实地,系好新成长之路第一颗纽扣。当考生走出高考考场,一张更长的人生答卷正在徐徐展开。有人进入大学之后,就选择了“躺平”,只等四年后一纸文凭落袋为安。殊不知,青春年华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好时光,将来的就业和人生赛场,比拼的仍是真才实干。有人因为高考失利,没能进入理想的院校灰心丧气,然而芳华正劲,何以言败?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人人都可大有作为。徐工集团数控车工孟维,20多年勤修苦练,发明了近200项数控加工方法,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女“焊神”孙景南,从事焊接行业30余载,在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中成就不凡。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初,江苏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选择职业教育同样前途广阔,空间无限。
社会共建,创造更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2021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全国两会上表达的这一观点,获得了普遍认同。他把“终身运动者”放在第一位,即使面对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也要保证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相较于向高分看齐的评价标准,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与终身发展,才是教育事业更应该重视的目标。“双减”政策实行以来,教育生态正在重塑,大中小学校园全面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国家和社会营造鼓励青少年全面发展、公平竞争的氛围,作为家长,则要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目标,助力孩子提振信心和士气,不责备多鼓励,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应对考试。相对于高考的结果,考生拼尽全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高考,使得很多人距离理想又近了一步,而对人生而言,它仅是一次重要的挑战和机会。正如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材料所写:“故事是有力量的”。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广大青年蓄力书写属于自己的好故事,人生也会各有精彩。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童婷婷
手绘|姜向慧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原创,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