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月8日对外公布,经过多年研究,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的化学遗迹,从而证明了这类宇宙中最古老恒星的存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科研团队通过郭守敬望远镜获得了数百万条恒星光谱,发现在银河系晕上存在一颗质量大约为0.5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距离地球约3327光年,它的金属元素含量极低,符合理论上第一代恒星终结后孕育的第二代恒星特征。
据介绍,第一代恒星质量可达太阳质量的140倍到260倍,属于超大质量恒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这类恒星存在于130多亿年前宇宙诞生初期,但是寿命只有三百万年左右,随后便会发生超新星爆发,孕育出科研人员们发现的第二代恒星。科研人员形象地比喻这次科研工作就是,通过现存的第二代恒星的DNA,发现了其父辈恒星的特征。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孟璐娜 编辑/赵黎静)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