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梅花三弄》琴声淙淙,声声悦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一带一路”沿线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共同演绎《丝路·万象》,获得掌声阵阵,叫好连连;舞蹈《灯耀金陵》,带市民们重温每年元宵时节夫子庙灯会的繁华与热闹……6月9日晚,在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南京市举办了以“非遗·无界”为主题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幕仪式,一大波精彩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
互鉴共容:展示“文化地球村”魅力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聚力打造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南京样本,南京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在本次活动开幕式上,“一带一路”印记随处可见,留学生带来的原创节目《丝路·万象》,将中国元素国际表达,呈现出世界文化的多元色彩,用音乐、京剧、武术等元素表达跨越时空的深情怀想和激情展望。
神奇瑰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多少非遗文化?国际非遗展通过实物、图片等进行了浓缩展示。
为了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南京市外办精心打造了多条“外国友人看南京”国际交流参访路线,通过不同主题,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现城市风貌。活动现场,首条文化国际交流参访路线正式发布。
多项发布:交出非遗亮眼成绩单
近年,南京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促进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非遗与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推动非遗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非遗在当代生活的延续、发展和振兴。活动现场,进行了多项相关发布,交出南京非遗亮眼成绩单。
开幕式对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行授牌,至此,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251项。其中,5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3项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76项列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京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立足本土非遗特色与优势,加大宣传传播力度,带动非遗保护利用、交流展示、创新发展、传承教学、宣传推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非遗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现场授予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等六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作者为“南京市非遗宣传推广大使”,进一步带动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下,数字化为非遗创新传承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开幕式上,“南京非遗数字保护与应用平台”项目发布,将有力推动非遗数字资源的产业转化和活化应用,助力非遗实现数字化共享、智能化发展、活态化传承,打造一批真正能够链接当代生活,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非遗文创IP,让南京非遗“活”起来、“火”起来。项目依托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的丰富教学资源和研究力量,打造南京市非遗数字化实践基地,开展非遗资源数字化采集、创意产品研发、常态化交流等活动。
开幕式上,南京市中山小学等六所学校获得秦淮区第四批非遗特色学校授牌,期待非遗在儿童群体中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非遗无界:突破限制,无限可能
除了多姿多彩的非遗表演,亮点纷呈的众多发布,在开幕式现场,另设了包括非遗特色学校市集、非遗传承人市集、
留学生非遗手作市集共计约50个不同内容市集,集中开展非遗产品的展示、体验、销售活动,带动非遗消费市场,激发非遗经济活力。皮影戏、面塑、剪纸、微雕、糖画等受到市民的青睐。
本次主题活动聚焦沉浸式体验,6月9日至 6月11日16:00-21:00期间,在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和秦淮·非遗馆专门举办少儿戏曲专场、越剧专场、非遗奇妙夜、非遗市集等不同主题活动,为市民游客奉上一道非遗盛宴。
非遗发展如“破圈”?传统文化如何盘活?“非遗·无界”给出了答案。非遗无论是在保护传承,还是发展创新上都拥有着无限可能,通过本次活动,希望非遗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发展成果。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