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落下帷幕,考生在经历了紧张的冲刺之后迎来了超长假期,心理上从考前极度紧张到考后极度放松。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云提醒广大考生,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考后一周到放榜后一周是考后综合征最容易发生的时候,此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心理调适。
考生需关注考后心理问题
6月13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说起高考后最想做的事,考生们回答最多的是睡觉、玩通宵、旅游。他们表示,终于不用做各种试卷和看各种复习资料了,现在就想好好放松一下。
“由于学习压力骤减,考生过度娱乐,使得生活作息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并且处于分数的公布、专业与学校的选择、等待录取等一系列应激事件中,考生的情绪容易出现起伏。这段时间若调适不当,许多考生可能出现身心受损的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放纵、焦虑不安、抑郁自责、失眠多梦、躯体不适等。”丁云说。
据了解,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刻起,不少高三毕业生的目标会暂时放下一段时间,不少考生陆续会觉得人生没了目标,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的症状。
丁云说:“在门诊上,有不少高三毕业生高考后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每年高考结束到成绩公布的这段时间,都会碰到考后综合征的考生。高考后,学生大多会出现考后综合征,但每个人调节的情况不太一样,多数考生是可以自愈的。”
考生如何应对考后综合征
丁云称,考生在考后想要放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通过减少作息时间、打乱饮食习惯等方式过度放纵,会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因此,考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规律饮食。考生可以给自己做好假期规划,建立新的目标,利用这段时间,锻炼一下自己的沟通能力、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比如学游泳、考驾照、做家务,或是参加社会公益及志愿者服务。在丁云看来,相对于高中来说,大学更加开放、自由,考生在这段时间内不妨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今后的大学生活与学习有所帮助。特别是一些容易悲观的考生,更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然容易出现抑郁、恐慌的情绪。
丁云建议,考生要选择合理的宣泄途径和放松方式,如运动、看电影、找人倾诉、短途旅游等。对于一些感到焦虑不安的考生,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做一些积极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多和孩子沟通,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大学专业等各方面知识。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建议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若调节不当,可寻求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