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燥恶湿”,而“暑湿之邪”最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夏至节气,在湿与热的夹击下,脾胃会更加虚弱,此时需要好好健脾,方能更好的运化体内水湿痰饮。江苏省中医院专家开出多款食疗方。
食疗方1:夏至汤
材料:核桃仁30克、芡实20克、百合10克、无花果5个、薏米10克、莲子10克、龙眼肉10克、党参10克、大枣7个、生姜5片。
做法:1、准备食材,洗净;2、大枣去核,莲子去掉莲心;3、锅中入水;4、放入所有食材后,炖煮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养心补肾。
食疗方2:三豆饮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豆子洗净,清水浸泡1个小时;2、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利湿。
老人、小孩,肠胃不好的,可以加红糖(红糖属温性)代替冰糖。三豆饮一周可以喝两次,三伏期间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食疗方3:绿豆百合汤
材料:绿豆50克、干百合15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绿豆洗净,浸泡4小时;干百合洗净,泡软;2、将绿豆放入砂锅里,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煮至绿豆开花,放百合、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清心泄火,除烦消暑。
调畅气血“导引术”
夏主心,夏至时节人的心火容易上浮,晨起练习导引养生功,可调畅气血,宁心静气。站桩、八段锦不失为很好的选择,每日练习15-30分钟,以微微汗出为宜。
夏至养生“四宜两忌”
一宜:午间小睡,补养心神
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中午1点到3点是心经当令的时间,午间小睡有利于调养心气,收敛心神。
二宜:适当食酸,滋阴降暑
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容易缺水,然而这时候不宜大量饮水,建议小口、少量、多次饮用,或适当饮用一些酸梅汤、五味子水之类的酸味饮料,更能起到滋阴降暑的作用。
三宜:适当运动,排汗祛湿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以散步、游泳等舒缓的运动为主,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汗出过多伤阴。
四宜:沐足泡脚,温经散寒
夏季坚持中药泡脚,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建议每晚临睡前用45℃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左右,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不要大汗淋漓。
一忌:久吹空调
到了夏天,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是一开一整天、一整夜,极易使寒气通过人体打开的毛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体内,使气血的运行受阻,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腹泻等病症。建议夏季空调温度和室外的温差以不超过10~15度为宜,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的室外活动。
二忌:过食生冷
炎炎夏日,一杯冰镇饮料、一个冰激凌,清凉解暑,惬意非常。但其实冷饮吃太多不但不能解暑,反而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问题。这是因为夏季人体阳气是向外扩散的,此时人体内一片阴寒之象,如果摄入过多生冷寒凉的食物,会严重损耗阳气,伤害脾胃,导致胃肠道问题。
(《零距离》记者/王华素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