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荔枝上市,很多人“恶补”荔枝过嘴瘾,家人劝阻少吃点,还“引经据典”的来句“苏轼都说了,三百颗,我还没够数呢......这种时令水果可是要吃个够的!”殊不知,如果真的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每天吃下数百颗荔枝,恐怕是会患上“荔枝病”的,尤其是儿童,严重可致死。那到底什么是“荔枝病”?吃荔枝还有哪些要注意的?跟着江苏省疾控来了解下。
“荔枝病”不是传染病,与吃荔枝有关,但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发病。连续几天或一次大量吃荔枝后容易发病,特别是儿童。“荔枝病”,通俗地讲就是急性低血糖症,前期表现为出汗、肢冷、腹痛等症状,其严重的会突然抽搐、昏迷、瞳孔缩小,甚至呼吸衰竭等。给予葡萄糖治疗后仍昏迷的病人,可能发展到脑水肿阶段。
“低血糖”?有人可能纳闷,荔枝含糖量那么高,为什么还会引发“低血糖疾病”?
由于“荔枝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可的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起看看:(1)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柳叶刀》杂志2017年发表的科学研究认为,这两种物质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进而显著的降低血糖,是引发急性低血糖症的主因。这一效应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在未成熟的荔枝及荔枝核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果实,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更易患病。(2)因为荔枝含有较多的果糖,而人体血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人体虽然可以通过果糖提供能量,但必须经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才能为人体所利用。一旦过量食用荔枝,便会有大量的果糖被运到“肝脏工厂”等待“加工”。但如果转化酶“供不应求”,一些人尤其是儿童对果糖能力转化能力较差,果糖的升糖指数比较低,就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而导致血糖含量降低。(3)在以上第二点的同时,因为不能完成过量果糖的转化工作,造成大量果糖驻留在血液内,刺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特别是机体处于饥饿状态,血糖含量(即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较低时,摄入过多果糖,大脑可能会受到已进食的错误信息,又没有食欲进食,胰岛素还在不断降低血糖,双重夹击,最终结果就是血液内葡萄糖供给不足,影响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出现所谓“荔枝病”的症状。
荔枝好吃但千万不能一次性多吃,尤其儿童和体弱者。那应该如何健康吃荔枝呢?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安全食用荔枝注意事项:(1)按照食品安全原则,食用前充分浸泡和清洗,去除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2)不要过量食用:按照膳食宝塔的推荐成人每天摄食水果200~350克即可。“日啖荔枝三百颗”是肯定不推荐的,建议适量食用。儿童酌情少量。(3)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不能用荔枝代替晚餐)。(4)有口腔炎症(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糖尿病的病人谨慎食用鲜荔枝。(5)不吃未成熟的荔枝。(6)及时纠正低血糖。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头晕、乏力、出虚汗等),可喝些白糖水纠正低血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这个吃了荔枝会被认为酒驾的说法,也已经传了好几年了。如果你吃了荔枝,那最好漱漱口,摆脱一下嫌疑,另外也是保护牙齿。荔枝确实会在运输储藏过程中,进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酒精都会产生。又是因为它的高含量糖分,伤你的牙是没商量的,当然不漱口的话在嘴巴里会有乙酸、酒精、甲烷产生,如果碰上交警的测试仪过于“灵敏”,极有可能发生误会。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完荔枝,开车前记得漱个口。
说到吃荔枝上火,那很多人是吐槽不断。本来想美滋滋地吃个爽,无奈很多人吃完荔枝后,出现眼皮肿胀、喉咙疼痛、长痘痘等“上火”的症状。“上火”是中医的一种说法,从荔枝成分上看,还是要怪它的高糖!因其糖分高达16.6%,是西瓜、草莓的2.5倍,高糖分让“嘴巴里的生态”处于高渗状态,容易让人口干舌燥,也会加剧长痘痘。糖分代谢会消耗人体内的B族维生素,会引起口角炎。所以,仍然是吃完记得漱口。最紧要的,少吃一点!
(《零距离》记者/刘舒 通讯员/省疾控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