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安丰古镇知名度和美誉度,深挖古镇文化旅游特质、乡村振兴以及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日前,“中国式现代化”江苏镇域实践媒体采风行走进安丰,实地感受安丰现代化建设的喜人成果。
“大家表情再到位一点,再生动一点。”下午的安丰古镇,被夏日笼罩的街道虽有些炎热,但十几位身着戏服的老人仍在东淘古戏台前,忘我地排练着刚写好的新戏。工作人员透露,这些老人大多是古镇的居民,出于对表演的喜爱,便自发成立了“古镇舞龙舞狮队”,除了舞龙舞狮表演外,还会从安丰当地的民间故事中取材创作舞台剧。
“古镇舞龙舞狮队”,是古镇人与古镇文化互惠共生的缩影。作为苏北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安丰古镇有着保存较为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拥有鲍氏大楼、吴氏家祠、东岳宫等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独一的两淮盐场遗存。近年来,安丰通过复建盐课司、牡丹亭,修建范仲淹主题馆、古戏台,新建善行馆、清风馆、锡器馆、盐雕馆、美术馆、非遗研学堂等10多个特色景点,恢复或引入东台鱼汤面馆、草炉烧饼店、谷香斋、春和鞋坊等数十家老字号店铺,不仅再现了古镇昔日商贸繁荣景象,也为安丰的文化提供了一个传承保护的人文平台。“以前我在家做好一幅麦秸画只能当作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礼品送人,获评非遗之后,名声响了,想买画的人越来越多。”家住古镇的麦秸画非遗传承人刘用明说。
规划5.5平方公里的安丰精密制造产业园,则是安丰发展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源头活水”。从第一个项目在园区呱呱落地,到如今的盐城市级园区,安丰镇始终坚持园区发展定位,通过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引了一大批精密电子、精密制造领域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据统计,目前已入园关联企业数量达150多家,拥有智能装备设备5000多台套,带动富民就业8000人,初步形成3C精密电子制造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制程,并入选江苏省“双创”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一批又一批企业得以开拓发展,从“走进来”到“留下来”,再到“富起来”。“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6亿元。在二期生产线竣工投产后,一二期总产能达到1.5GW,2023年预计能实现销售12亿元,翻了一番。”江苏澄擎新能源有限公司行政部总监蔡华说。走进澄擎的串焊车间,几十台智能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自动化工序,工人通过一旁的屏幕就能随时监测实时生产情况。在安丰,这样的“二期效应”随处可见。江苏瑾辰汽车饰件2022年实现销售1.6亿元,入库税金1000万元;二期项目新增用地35亩,计划2023年10月竣工投产。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产汽车饰件可达1000万件,将实现销售额10亿元,入库税金2000万元。园区突出要素集聚,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等元素,加快工业污水处理厂、天然气接管运行和工业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附力,力争以最快速度跻身百亿级园区。
共同富裕是民生之本。安丰17个行政村因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别,各村的发展水平仍不均衡。近年来,在安丰“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策略下,各行政村因地制宜,挖掘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相宜相适的强村富民路。如位于安丰镇联合村的国贸农庄,在古镇旅游的带动下,已发展成一家集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体验、精品果蔬生产、乡村旅游民宿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集餐饮、住宿、会议、娱乐、购物于一体,成为过往游客的农家体验好去处。
近年来,安丰还放大农投公司及村合作组织效能,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镇现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70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2家,农业生态园5家,家庭农场40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5个。17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5个,50万-100万元村6个,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00元。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通讯员/孙炜杰、陈晓飞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