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线上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企业成功购得常州大学的两项专利,将获取到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后续研发。”常州煜明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程菲告诉记者,专利转让破解了企业发展难题。
前几年,受困于专利数量少、核心技术欠缺,煜明电子研发速度较慢、产品落地困难,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如今,高校攻关的科研成果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无形资产”,让企业创新更有活力。
一边是中小企业面临技术缺失问题,渴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边是高校院所存在不少亟待落地的专利。在知识产权领域,如何达成企业与高校的供需匹配?
“形象地说,需要架起一道‘专利鹊桥’。”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工作人员朱旭凯介绍,今年年初,常州经开区成立常州先进制造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旨在以知识产权为媒介,打造全市首个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线上交易市场。
搭建“专利鹊桥”,盘活知识产权资源。“依托区里统筹、第三方服务机构承办的模式,前期对接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等本地高校,在交易平台上共发布7000余件专利信息。”朱旭凯表示,该平台涵盖知产供给、知产需求、知产服务等板块,企业既可以在平台购买心仪专利,也可以发布专利需求,寻求高校专利转让。截至目前,线上专利交易数量已达71项。
“除了自身研发问题之外,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渠道不够畅通,缺乏与高校进行专利交易的法律、技术和谈判能力,因此难以获取所需的知识产权。”朱旭凯说,为了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市场高效对接,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进驻交易平台,解决产业信息不对称、供需对接不充分的问题,帮助企业与高校“结亲”。
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整合高校院所等技术交易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专利资源的供需精准对接,提供知识产权评估服务,促成校企双方合作……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助力下,常州经开区蹚出了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的新路子。
知识产权交易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专利转让只是服务的第一步,转让后还需要做好‘售后服务’。”江苏恒维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丹丹说,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后续将推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专利成果落地转化。“比如,我们会推动高校和企业达成技术开发合作,共同研发定制化产品。”
如今,“专利鹊桥”不仅愈发畅通,而且形式更加灵活。6月3日,常州经开区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研学班第五次课程圆满举办。“每堂课都有专业老师讲解案例、企业高管分享经验,提升了我在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运营等方面的能力。”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张如印说。
考虑到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去年年底,常州经开区成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开设10期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研学班,介绍专利挖掘布局、知识产权诉讼等专业知识,共有22名企业人员参与培训。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形成创新资源聚集效应。截至4月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8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3.15件,排名全市第三。今年以来,全区企业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省专利奖银奖1项、市专利奖4项,立项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项。
“下阶段,我们将持续丰富‘专利鹊桥’的形式,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托管系统等方面做出探索,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入服务企业的有效模式,助力核心知识产权价值变现增值,实现‘知产’变‘资产’。”朱旭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