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数以万计的年轻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当时年仅18岁的侍孝同在一线战场当了3年的卫生员,参与抢救了无数的志愿军战士。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老兵——侍孝同。
在来龙镇路墩村,记者见到了92岁的老兵侍孝同。说到抗美援朝战争,侍孝同很激动,战场上的经历,他仍能完整清晰地讲述出来。
抗美援朝老兵侍孝同说:“1950年10月入朝,1950年我住在上海部队,在三野九兵团后方医院,当时是陆军21医院,我被临时训练做包扎员、卫生员。”
10月的一天,侍孝同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从上海赶到沈阳,等到了鸭绿江边,大家才知道是要远赴朝鲜战场。
侍孝同说:“坐火车去朝鲜,第二天早晨就到鸭绿江边,刚下火车敌人飞机就来了,晚上政委告诉我们,这是美国鬼子封锁鸭绿江不给我们过去。”
侍孝同清晰地记得,那天美军十余架飞机反复在头顶扫射,过江的铁路桥和公路桥都被炸断。白天大家只能躲在掩体内,到了夜晚,赶紧趁着夜色强行过江。
侍孝同说:“鸭绿江是一个旱江,水没有多宽,我们脱下棉裤围在脖子上,爬过去,白天满天飞机封锁,一阵扫射。”
渡过鸭绿江后,侍孝同所在的部队就和美军第一师遭遇了,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志愿军将士们英勇顽强,坚守阵地,战斗极为惨烈。
侍孝同说:“战友被飞机投掷的燃烧弹灼烧,头部肿得很大的,我们就带急救包,简单扎起来,向后方送。”
由于第一批入朝部队多从华中、华南地区抽调,官兵对寒冷天气难以适应,冻伤、肠胃病频发,因病减员情况非常严重。
侍孝同说:“当时发的棉衣比较薄,战友们冻伤多,冻伤75%,战伤只在20%,志愿军物资有限,战友的手指被冻伤后,就只能拿急救包往上一按、一接。鞋冻脚脱不下来,牙咬着坚持,只要死不了,胜利终将是我们的。”
在朝鲜战场上,侍孝同冒着枪林弹雨,挽救了很多志愿军战士的生命,并荣立三等功。1953年3月,侍孝同从朝鲜返回国内,1954年光荣复员回乡。在他回乡带领群众参加农业生产的几十年中,侍孝同拥护党、为党工作的理想信念一直没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一直没变。
“现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国防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这都是流血牺牲换来的,没有以前艰苦奋斗去实干,就没有今天的生活。”侍孝同告诉记者。
侍孝同儿子侍行泽说:“我经常会给孩子们讲爷爷的故事,抗美援朝的时候怎么打帝国主义,跟他们说要好好工作,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他们以鲜血换来的,一定要把好的家风给传承下去。”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