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听详情)
我苏网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书记的殷切期许,让全省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大家一致表示,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对当地负责同志讲,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中,殷切期望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这对全省文旅系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及时跟进学习贯彻,聚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锚定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勇于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扎实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彰显文明价值、时代价值,一体推进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要围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品质生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奋力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更新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所副所长李苑常同样深受触动,总书记的期望将一直激励团队工作,“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不断提升行业水平,以历史文化为纽带,用烟火气息传承乡愁,为推动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非遗大省,近年来江苏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昆曲、苏绣、南京云锦……这些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非遗,如今也走进寻常百姓家。
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彦国表示,将以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为新起点,深入贯彻“美在传承,美在生活”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更见精神’,打造更多以非遗资源为载体的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持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让江苏非遗在研究、保护、传承、传播中以更贴心的方式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上榜。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助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开馆以来,我们也在不断地完善展览和藏品体系,推出数字化、沉浸式的多维体验,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创新性的表达,讲好大运河的故事,利用大运河这个浓缩的文化盛宴去打造江苏的标识。”
在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表示,江苏文艺界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保护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我们要更多地创作一些反映当今时代的现实题材作品,来记录我们这个时代,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我觉得要有更多的文艺作品、文艺精品、文艺高峰,总书记到江苏来视察,是对我们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新的指引,我们要把江苏的文化工作、文艺工作搞得更好。”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表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民生活相结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一致,使得人民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社会生态和谐的体系,“像苏州等江苏很多地方,既有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水平高的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同时又有历史文化街区,体现出中华优秀文化不断传承的脉络,而且还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转化,使得传统历史文化能被当代人同时被我们子孙后代不断地享用。”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顾倩颖 姜奇卉 李秋雨 编辑/唐宝妍 设计/邵静娟 赵梦琰 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