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每天端着腰带上班不累吗?这是我的身份象征!

2023年07月17日 11:03:20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5月18日至8月27日,“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这是首个客观全面展示朱元璋生平的特展,通过210件 (套) 文物,分为平定四方、开国气象、洪武遗产三个单元,讲述明初立都南京53年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影响。展陈期间,策展人胡学捷将撷取精品文物,讲述背后故事,邀您共赴洪武时代!   

相较于现代“Hermès”大logo的皮带,

明代则是动辄饰有20块金玉宝石的革带,

虽然比所谓的奢侈品更奢华,

但在当时并非为了争豪比富,

而是为了区分官阶高低与地位尊卑。

“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展出的明开国功臣俞通源墓出土白玉带板(銙)

历代史书的舆服制度,

都把腰带列为官服的重要部分加以阐述,

古代官服中的腰带,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丝帛质地的大带,

一种是皮革质地的革带。

大带(左)与革带(右)

其中的革带,

由带鞓、带銙、䤩尾和带扣组成,

带銙(kuǎ)(俗称“带板”)

是古人附于腰间革带上的装饰品,

质地有玉、金、银、铜、铁等多种。

唐代带銙的使用已形成制度,

以带銙的数量、质地、纹饰等,

来区别官员的品级高低与地位尊卑。

唐 狮纹白玉带銙(板)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

“其后以紫为三品之服,

金玉带銙十三;

绯为四品之服,

金带銙十一;

浅绯为五品之服,

金带銙十;

深绿为六品之服,

浅绿为七品之服,

皆银带銙九;

深青为八品之服,

浅青为九品之服,

皆鍮石(黄铜)带銙八。”

身着绯袍、金带銙(板)十一的唐代四品官员(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公众微信号)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

希望“复衣冠如唐制”,

洪武三年(1370年)就制定了舆服制度,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又进行了修订。

据《明实录》记载,

明代初期,

关于带銙的使用

便有了极严格的规定:

公、侯、伯、驸马、一品 

用玉带銙, 

二品用花犀带銙,

三品用金钑(sà)花带銙,

四品用素金带銙,

五品用银钑花带銙,

六品、七品用素银带銙,

八品、九品用乌角带銙。

身着仙鹤补子、玉带銙(板)的明代一品文官(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公众微信号)

带銙的数量一般为二十枚,

除了革带垂头上的两枚“挞尾”,

其余均结合传统天文星象,

代表不同星辰。

前面十一枚,

中间一大两小“三台”,

代表“三台星”,

紧挨着“三台星”的是

两侧各三枚的“圆桃”,

代表“南斗六星”;

与“南斗六星”相接的“辅弼”,

分别代表“左辅星”与“右弼星”;

后面大小一致的七枚“排方”,

代表“北斗七星”。

南京地区明代功臣墓中多有出土玉带銙,

主要分为光素与琱文两类。

明代开国功臣仇成墓出土的

一套玉带銙便是光素的,

不雕任何纹饰,

可彰显玉质之美。

“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展出的明代开国功臣仇成墓出土玉带板(銙)

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韩家洼明墓的

狮蛮纹玉带则是琱文的,

上面的浮雕“番人戏狮”煞是生动可爱;

明 狮蛮纹玉带板(銙) 南京市博物馆藏

另一款镶金托云龙纹玉带銙, 

则是采用钻孔镂雕法, 

以重叠的层次, 

表现出龙身躯的上下盘绕 

与在云层间的穿越, 

是古代玉雕的炫技杰作。 

明 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銙)南京市博物馆藏 

玉带銙纹饰瑞兽动物类有

鹿、仙鹤、麒麟、蟒、狮子等,

花木类有松、灵芝、牡丹、松竹梅等,

人物类有婴戏、高士、八仙等,

文字类图案有喜、万寿等,

相当数量的纹饰则是以组合形式出现的,

这些纹饰大都寓意吉利祥瑞。

明 《沈度独引友鹤图卷》(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不过因为明代的革带既长且重,

根本不贴合腰部,

所以它其实是用系带挂在腰间的,

变成无束腰功能、仅代表身份的装饰品,

所以在当时的人物像中,

他们常有撩袍端带的动作。

  我苏特稿  记者/子野 编导/奚欣晨 摄像/谢自强 设计/陈奇 视频/李时  参考:《新唐书》、《明实录》、《奢华之色》、南京市博物总馆官网、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