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男子遭遇“大脑杀手” 江苏省人医专家手持“瞄准镜”精准“狙击”

2023年07月18日 16:49:06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9岁的章先生(化名)在江苏一家公司工作,今年5月起,他常常感到头晕,起初以为是工作繁忙导致颈椎出问题,但并未引起重视。近日,章先生突然右侧额头出现“跳痛”,还波及了右侧后脑勺,症状持续近一周且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章先生到当地医院就诊,核磁共振检查和一系列影像检查提示章先生可能患上了被称为“大脑杀手”的胶质瘤,这让章先生一度无法接受。经他人推荐,章先生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尤永平教授处求助。

年纪轻轻遭遇“大脑杀手”

  尤永平教授接诊后,为章先生完善了头颅部相关影像检查,影像提示章先生右侧额叶占位,证实了此前当地医院的诊断,且章先生患上高级别胶质瘤的可能性较大,考虑到肿瘤导致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出现左移,肿瘤已侵袭了附近组织,尤永平教授建议章先生尽快进行手术干预。

MR影像检查提示章先生患上胶质瘤且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能性较大

  章先生对自己年纪轻轻就患上“大脑杀手”的胶质瘤感到不解。尤永平教授表示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它具有高致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根据恶性程度不同,胶质瘤常被分为1至4级,1、2级为低级别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胶质瘤。近年来,脑胶质瘤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以胶质瘤为多发的神经肿瘤出现年轻化趋势,目前胶质瘤已成为青少年肿瘤首位死亡原因。目前胶质瘤的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学术界认为胶质瘤的发生可能与基因及环境因素有关。在询问了解后,尤永平教授发现章先生的母亲曾在一年前也被确诊为脑胶质瘤,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所以章先生此次患病很大程度与家族性遗传因素相关,但具体病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明确。

医生装上“瞄准镜”“狙击”肿瘤

  尤永平教授表示,大多数胶质瘤是侵袭性生长,病变边缘不清,医生在手术时,仅凭显微镜观察、超声或神经导航等技术引导进行操作对于肿瘤边缘的判断还存在局限性;但如果盲目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很可能影响患者其他身体机能,因此胶质瘤很难实现完全切除,术后易复发,如何让手术更精准也成为目前医学界努力突破的研究方向。

  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在术中快速鉴别肿瘤的临床研究,采用微米手术显微成像技术,相当于为手术医生装上了“瞄准镜”,可以让手术视野放大1000倍达到“细胞级”,医生在手术时,只需判别视野中的异形细胞组织(即肿瘤细胞),手术切除这部分区域组织,保留正常组织即可,而整个染色、判别及切除的过程仅需数分钟。该技术可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快速清晰识别肿瘤侵袭范围,进而提示医生确定扩大切除的边界,做到最大化安全切除肿瘤。

尤永平教授在手术中

  章先生选择尽快接受手术,尤永平教授团队为章先生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在其右侧额部弧形开切口,术中通过导航及超声标记肿瘤边界,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完整切除了章先生脑部胶质瘤;在肿瘤完整切除后,尤永平教授在瘤腔内进行染色剂染色,并用手持式细胞显微镜全面探查脑肿瘤切缘情况,仅用时3分钟,仪器画面上显示了已被染色的细胞结构,其中有细胞密度高、核异形的情况提示肿瘤细胞存在,说明边缘仍有异型细胞残留,手术团队继续对残留部分进行了手术切除,切除后再次进行手持式细胞显微镜复查,未发现明显异型细胞,确认手术已达最大安全切除标准。术后,章先生恢复良好,无功能障碍,通过病理活检确诊章先生为4级胶质瘤,目前他正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放化疗治疗。

尤永平教授团队应用微米手术显微成像技术为患者进行手术

新研究未来可造福更多患者

  尤永平教授表示如何尽可能地提高胶质瘤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是国内医学界一直在努力研究的方向。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运用微米手术显微成像技术开展了20多例胶质瘤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结果,接下来神经外科团队还将继续开展微米手术显微成像技术多中心推广。此项研究将有望弥补胶质瘤术中导航、术中超声、术中MR等技术的短板,以接近组织病理学的标准判别术中有无残留肿瘤,实现手术超越“影像级”,达到“细胞级”的精准水平,未来也将造福更多患者。

  (通讯员/侯雨萌 张军霞 编辑/沐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