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常州位列全国百强榜第21位,较2022年提升了3个名次。常州已连续两年在该榜单中提升跃位!
该榜单由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已连续发布九年,按照硬经济指标和软经济指标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硬经济指标由GDP、储蓄和财政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
产业兴旺、创新氛围浓厚、文化丰富、百姓生活幸福……在这些评价维度里,常州实力不俗,表现亮眼。
产业 · 实力在线
作为智造名城、产业强市,常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做强产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今年上半年,常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5亿元,增长25.8%,税收占比85%、全省第1。工业开票销售收入9700.8亿元,增长10.9%,连续6个月保持苏南第1。
当前,常州锚定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目标,紧抓新能源产业风口,大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智能电网等产业崛起成为全国产业高地,目前,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第4,投资热度全国第1。
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7.19万辆、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0.2%、138.8%,产销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产量位列全省第1。
加快建设开放型城市,积极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越来越多常州新能源企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扬帆出海。今年前5月,常州市汽车零配件、锂离子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0.9%、64.2%、256.6倍。
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58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8%,超出全省增速6.1个百分点,贸易总值居全省第5位,增速在贸易规模前5位城市中位列第1。
常州秉持“招引百亿项目、培育千亿企业、打造万亿产业”的雄心壮志,上半年,常州市新增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重大项目33个,产业高原和企业高峰交相辉映,上市后备企业规模扩容至411家,今年上市企业将突破100家。
创新· 氛围浓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1-5月,常州新增专利授权总量17947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574件,均列全省第4。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今年常州进一步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以“最实政策”“最佳生态”“最优服务”拥抱每一位来常追梦人,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
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引进各类人才52240人,比2022年同期增长24.37%,引进“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120个、领军型创新人才(团队)项目30个,累计投用人才公寓7.8万套(间),入住超13.2万人。
“懂得、舍得、等得”,常州以园丁、城市合伙人的角色定位与人才同进步、共成长,一座青年之城、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民生 · 生活幸福
去年,常州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常州再次入围。幸福故事的背后是“常有善育 ”“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六张民生名片的全情书写。
2022年,常州市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00所,竣工44所,增加学位3.7万个,新增11家普惠托育机构,净增普惠托位950个,5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完成改扩建、新建。
今年,常州市继续常念“民之所忧”、笃行“民之所盼”,其中,计划改造的98个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部进场施工,同时预计加装电梯120部
点滴入微的民生实事,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开放包容的人文关怀,在这座城市能触达的每个角落都有切实可感的幸福气息。
生态 · 环境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正成为常州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2022年,常州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近日,常州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评分位列全国第6、全省第1。
万顷碧波水连天,常州攻坚太湖治理,全面提升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能力,累计推进1000多个项目,总投入超757亿元。实施新沟河、新孟河等两个超百亿水利工程,深化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试点,大力推动“污染退、治理进;生产退、生态进;人类退、鱼鸟归”,太湖治理连续十五年实现“两个确保”。
清新怡人的空气、碧波荡漾的“两湖”正成为长三角生态中轴的注脚。
强化“硬实力”,提升“软实力”,常州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奋力打造“新能源之都”,豪情迈入GDP“万亿之城”。
(来源:常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