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红豆薏米茶祛湿?专家表示:一般不推荐

2023年07月25日 14:02:47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炎炎夏日,闷热潮湿的天气,再加上吹空调、贪食冷饮,很容易导致湿邪入侵体内,“祛湿”就成了夏季养生绕不开的话题。近期,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常会听到患者这样提问:“医生,我是不是湿气大?”“医生,要怎么祛湿?”“医生,我能喝红豆薏米茶吗?”……一起听听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专家怎么说。

红豆薏米茶(图片来自网络)

“湿”说白了就是“水多余了”

  据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中医师武科选介绍,说白了“湿”就是“水多余了”,中医认为湿是一种邪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其中,外湿包括外感六淫中的“风、寒、暑、湿、燥、火”,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会导致外湿,外湿会导致人体出现关节疼痛、身体疼痛等症状,治疗原则为解表祛湿;而内湿一般是由于饮食不当对脾胃造成损伤导致的,内湿会导致人体出现腹泻、腹胀、面色发黄、舌苔发白等症状,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临床上认为,内湿和外湿两者可互相影响,外感湿邪入里伤脾,可导致内湿,而内里脾虚易招致外湿。

七条“内湿”的表现,你中了几条?

  武科选副主任中医师表示内湿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湿气”,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有水液代谢的描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水液代谢与脾、肺、肾(膀胱)、三焦相关,其中,脾脏的作用最为重要,任何一脏出问题都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泛成湿,湿聚成饮,饮凝成痰。内湿一般主要有七个表现:一是肥胖,腹围过大;二是胃口不好、腹胀,大便不成形;三是身体容易出油,如面部出油、头发油等;四是身体沉重,懒得动;五是小便次数多,晚上起夜次数多;六是腿肿,穿袜子勒痕明显;七是口黏腻不爽、舌胖有齿痕,舌苔厚。

“湿气重”能喝红豆薏米茶祛湿吗?专家表示:一般不推荐

  “湿气重”的人究竟应该如何祛湿呢?武科选副主任中医师表示,现在网络上流行喝红豆薏米茶祛湿,但是在临床上一般不推荐这种方式。这道茶饮里的“红豆”,实际上并不是指市场上卖的红豆,而是指赤小豆。《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赤小豆:“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痈肿脓血”。“主下水”是指促进水液排泄,以达到“祛湿”的效果。而赤小豆入药需发芽,而市面上售卖的赤小豆几乎没有符合这一要求的;此外,赤小豆与红小豆亦需鉴别,虽然两者都是红色,但赤小豆扁长,红小豆圆润,红小豆并没有祛湿的效果。

赤小豆扁长,容易与红小豆混淆,购买时需要注意辨别,同时赤小豆入药需发芽,市面上售卖的赤小豆少有符合入药标准的(图片来自网络)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味甘,微寒,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与另一种植物的种子“草珠子”非常类似,但薏苡仁偏小,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大小,大的可能是伪品。

薏米与另一种植物的种子“草珠子”形似,但薏米偏小,购买时注意辨别

  如果能买到真材实料的红豆薏米用来煮茶饮,确实能祛湿。但红豆薏米茶整体偏“寒”,医圣张仲景曾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单服红豆薏米茶不但不能祛湿,还会“伤阳气”。

生活中注意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排湿祛湿

  在自然界及生活中,对于“湿”的处理无外乎采取风吹、日晒、干燥、排渗等办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一般而言,湿邪偏上偏表者,宜微汗发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苦味燥湿或健脾除湿;湿邪偏下偏里者,宜从小便利之。此外,还须审其寒化或热化的倾向,分别采取温化与清利。夏季祛湿建议在生活中应注意这些方面:一是多晒太阳;二是适当运动;三是少食生冷油腻;四是按需饮水;五是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直吹;六是可适量使用茯苓和白术等中药磨成粉末和热粥同服,茯苓和白术是中医中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如果人体“湿气”过重,建议可前往正规中医院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

  (通讯员/殷舒月 罗鑫 编辑/沐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