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特稿记者/梁振华 通讯员/河海大学 樊舒婕 编辑/沈源
7月27日深夜,重庆市突遭暴雨,多地出现洪涝险情。次日清晨,重庆市沙坪坝区应急救援协会接到重庆团市委指令,奔赴洪涝灾区潼南区柏梓镇,为灾区群众运送物资以及转运受困人员。这支救援队伍中,就包含了谢域海等9名正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河海大学学生,他们前往灾区救下3名遇险人员,参与组织搜救约30次,转移物资5船,转移被困群众210多人。
救人!脑子里只想着救人
“我们已经靠岸,救起2个人。”7月28日,大学生谢域海和当地救援队员王青松将两名被困在水中的人员安全送往岸上后,向指挥部汇报情况。对讲机那边传来问候:“大家都平安是不是?”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谢域海和王青松又将冲锋艇掉头,去救另外一个人。谢域海说,遇险的3人当时是抱着一团电缆呼救,其中2人是其他救援队伍的队员,1人是群众。他们3个人紧紧地抓着彼此,谁都不愿意放手。“还有一名救援人员因体力不支被水冲走了,我们必须再折返回去搜寻他,并把他救回来”,谢域海说道。
谢域海和王青松顺着水流一直搜寻到一棵大树附近,听到了救生哨的声音,当冲锋舟靠近的时候,他们发现这名救援人员的救生衣已经被大水冲走了,一旦水位继续上涨,或者无人施救,后果可想而知。最终,他们也成功将这名救援人员救上了岸。“在船上,或许是心有余悸,又或者是想着尽快安全上岸,大家都没说话,而我也在那刻懂得了什么叫做中国人的守望相助”。
了不起的9名大学生 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
谢域海,重庆人,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学生。18岁那年加入应急救援协会。上大学的每年暑假,他都会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救援协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今年,谢域海组建团队,带着同校的8名同学一起回到重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学习应急救援技能。
在这次抗洪救援任务中,1名同学在指挥部担任协调、指挥工作,其他8人均前往灾区一线参与群众的转移工作。周子明,是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今年刚满20岁,在应急救援协会进行了基础水上救援技能和适应性的训练后,很快就投入到了救援任务中。
周子明驾驶冲锋艇,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优先救援老弱病残群众。转移的第一户人家是2名老人和3名小孩。由于是新队员,周子明第一次将冲锋艇靠近窗户固定捆绑,就花了7、8分钟,搀扶老人和小孩的动作也不够娴熟。不过,受过训练的他,在经过正式救援人员的指导后,很快就适应了人员转移的技术。一直到晚上,周子明和队员们一共转移了30多名群众。
据了解,在参加救援任务之余,他们每天要进行心肺复苏、AED使用、中暑救护等救援技能的学习训练。他们在磁器口码头、中渡口码头等地,多次参与了溺水救援和帮助中暑的游客。
责任与担当彰显大学生青春底色
重庆市沙坪坝区应急救援协会成员王青松说,在这次的救援任务中,几名江苏的大学生临危不乱、勇敢和不怕吃苦。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代的大学生、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也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回想起救援时的一幕幕,周子明说,最忘不了的是,每救下来一名受灾群众,他们的眼神从恐慌不安到感激涕零的变化,心中无比温暖,“当我看到他们眼里的光,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谢域海说,他们9人都是共青团员,在这一次的救援行动中,他知道了什么是人民至上,知道了什么是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当国家、社会或者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冲上前去,去保护他们,去帮助他们。这是我们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