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运河基因 常州打造城市发展新样板

2023年08月16日 09:22:26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客户端讯 曾为江南运河始,阅尽千年繁华时,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也让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8月15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江苏常州,探访常州与运河之间的千年记忆。

  “工业+文旅” 百年老厂蝶变特色创意园区

  大运河常州经济开发区段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向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百年民族工业企业的聚集地。沿着京杭大运河经开区段,戚机公司、戚电公司、天虹纺织三个百年老厂依次排开。

  在天虹纺织大明纱厂,记者看到,从厂房到宿舍再到水塔,从民国就沿用至今的老建筑不在少数,这家创办于1921年的利民纺织公司,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从2016年起,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厂区内21栋建筑均进行了整体修缮,蝶变成为以纺织服装研发设计、文创、科普、培训、旅游等为一体的“工业+文旅”纺织特色创意园区。2020年,大明厂被列入为“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并创成省级工业旅游区。

  常州虹纬纺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产业教授沈桥庆认为,大明厂因大运河而兴旺发达,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活化石”,“在工业遗产传承保护之外,还有更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的流水线,我们靠着大运河而生,也在运河的见证下继续发展壮大”。

  打造文化码头 “老厂房”进阶“潮玩地”

  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的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则是大运河常州段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又一个缩影。

  运河五号的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常州市第五毛纺厂,这片已有近百年的土地,如今已经从“古运河畔老工厂”摇身一变为“常州文化新码头”。各种咖啡馆、美学空间、银器手作、小茶馆、音乐空间、设计工作室等与灰色系的工业厂房在此碰撞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全新风格。

  常州运河五号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活动专员黄妍告诉记者,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街区已形成“运河记忆、工业遗存、创意产业、常台合作”四大主题,已吸引近90家文创类工作室和公司入驻,主要涉及设计工坊、艺文展览、美学手作、音乐书吧、餐饮轻食类,平均每年吸引70多万名参观游客,成为江苏最美运河地标以及运河工业遗存保护的“常州样本”。

  赓续运河文脉 城市更新让“老巷焕新图”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老街古巷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常州经开区千年运河边,一条藏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巷——牌楼巷换上了“新颜”,大运河景观步道,书法、篆刻等非遗商家,“名特优”美食街区……在老街改造升级的同时,又做足了运河畔“文商旅融合”的新文章。

  2022 年起,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全面启动牌楼巷改造,在改造中,街道精心保留老街旧巷、古建故宅等传统风貌,并结合戚墅堰文化资料,新建牌楼,解决了自 1937 年以来“有名无楼”的地名窘境。同时巧用墙体外立面,集中展示《运河戚墅堰全景图》以及常州老记忆,让牌楼巷成为宣传城市新形象、讲述常州老历史的文创旅新名片。

  改造完成后的牌楼巷,实现古今共存、商居和谐的老街新貌,也带回了老巷久违的烟火气。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居民史蓉娣自小便生活在牌楼巷,见证了老巷一路以来的变化,让她欣喜的是,如今牌楼巷的环境变好了,很多邻居又搬回了这里居住,“我今年62岁了,从来没离开过这里,大家还是喜欢老巷接地气的那种生活氛围吧”,史蓉娣说。

  (记者/唐宝妍)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