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云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破局,通过培育地标级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跨越,并用好战略叠加机遇,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今天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我们一起聚焦山海之城连云港。
走进夏日的连云港,蓝天碧海、沙鸥飞翔,度假游客熙熙攘攘。海岸线另一侧的徐圩新区里,塔架林立、车船往来。深入到这处海上“钢铁森林”,一个千亿级的石化产业版图铺展在记者眼前——盛虹、卫星、中化三大石化产业集群,集聚了34个重大产业项目,产业规模全国前十。尤其是作为龙头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贯穿了原油炼化和高端化工的全产业链条,低碳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要素汇集,助推整个石化产业向着万亿级加速崛起。
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副总裁于会泳说:“我们有两个比较大的这个亮点,其中一个就是零油,我们炼化二期整个2400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全部用来产化工产品。另外一个,通过核能供热的引进,可以实现零煤炭消耗的目的,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大概是213万吨左右。”
今年的上半年“成绩单”,更是印证了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其中石油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4.3%。连云港何以实现后发先至?记者通过调研发现,破题之道就在于培育地标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跨越。
近年来,连云港紧盯“产业基础薄弱”这一突出短板,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核心战略。一方面,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起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这“三新一高”地标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建设花果山大道科创走廊,打造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连续三年位于苏北第一,产业链、创新链双双向着中高端攀升。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万军说:“目前,我们以新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中华药港、中科院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资源,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现在这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占到了经济份额的80%左右。”
高水平的后发先至,更要延伸长板。对于连云港来说,这个长板就是“东西双向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连云港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重点提升发展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和国际班列,建设万吨级泊位码头超过70个,85条港口航线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港口,实现了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作用更加凸显。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我们国际班列已经开行了5000多列,发运到26个国家。下一步,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设办事处,开拓他们这些市场。”
强产业、兴港口,让连云港“一体两翼”的现代产业新格局清晰可见。“南翼”徐圩新区的万亿级石化基地蓄势待发,“北翼”赣榆的海洋装备制造不断释放蓝色动能;中心城区主打生命健康、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的连云港,正以“后发先至”的决心和冲劲,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向现代化跨越,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杨杨 李志阳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