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漫评丨苦“诈”久矣!让电诈无处遁形,需攻防并进

2023年08月24日 07:57:36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漫画《警惕“好友”不友好》

  8月23日,多名在缅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其中一人为骨干头目。与此同时,中国公民被高薪诱骗至境外被迫从事网络诈骗的新闻近期不断被媒体报道,中科院博士被骗缅甸做电信诈骗、百万网红被闺蜜骗至东南亚生死未卜、西安一大学生失联疑被骗至缅北等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为什么近几年来反诈宣传变得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之一。骗子的各种“新招”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个人信息泄露也越来越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群众苦电诈骗局久矣。

  全民反诈,需保持“攻”的力度。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惩治力度。2022年1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联的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510”等专项行动,在各地各方面密切配合下,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6.4万起,缉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351名,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实现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与此同时,针对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愈发猖獗的情况,中泰缅老四国警方日前启动合作打击赌诈集团专项联合行动,四国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联合打击赌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反诈,国家一直在行动。

  全民反诈,需提升“防”的效果。“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等手段通过大数据进行技术拦截、精准劝阻,让“公安速度”跑赢“诈骗速度”,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国家反诈中心App自上线以来,已累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2323万条,向群众发出预警消息达3.1亿次。不少人都有过刚挂断诈骗电话,就接到96110来电提醒和劝阻的经历,反应之迅速令人惊叹。为了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各地各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可谓“苦口婆心”:南京市公安局举行“反诈在路上 加速再出发”地铁反诈宣传活动;宿迁市公安局利用数字主播“宿小警”开设数字主播说反诈栏目……江苏通过全民宣防,进一步提高群众识骗“免疫力”。今年以来,江苏公安机关打掉涉诈犯罪团伙19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4万名,同比上升33.4%。另一方面,群众应加强自身法律意识,通过学法、用法,增强个人防骗能力;对于身边老人,或是信息相对闭塞的人,他们往往是诈骗分子“重点关注对象”,我们也应主动多“帮一把”,给予关心关注,将“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的道理入脑入心,让骗术无缝可钻,让“套路”无路可走。

  全民反诈,需汇聚“合”的力量。在暑期档热门电影《孤注一掷》中,展示了多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电诈由广撒网式的“盲骗”向精准化诈骗转型,背后暴露的是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现如今,娱乐、外卖、出行、购物都可以通过手机一键解决,这意味着网民交付平台的个人信息维度增加,互联网诈骗和信息泄露带来的信息财产安全风险随之升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全民反诈,大型互联网平台要承担更多责任,拿出更大担当,不能只顾前端收集大量用户信息,更要在后续保管维护好用户信息,筑牢个人信息安全制度堡垒。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已出台。除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要依靠全体人民自觉共同维护,我们只有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因个人原因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个人信息不透露,这不仅是我们个人应该做好的基本课,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一环。

  想要天下无诈,需要人人反诈。电信网络诈骗不是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而是数字化时代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全民反诈是一项长期事业,绝非一家之事,更没有旁观者,只有人人参与,攻防并进,多方合力,才能筑牢反诈“防火墙”,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程梦青

  手绘|姜向慧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原创,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