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向前发展,人民群众对其功能品质的要求就越高。随着城市建设进入了速度规模与功能品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徐州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优格局、补短板、提品质,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努力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承载力和辐射力,让徐州变成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
科学规划赋予城市成长空间
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建设的“灯塔”和前进的“航标”。
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复了《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明确,徐州将构建“一核四通道”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格局,构建“一心、三带、五组群”的都市圈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五副,两轴四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通过对国土空间进行系统性规划,对建立战略导向更突出、发展脉络更清晰、功能组合更有机、空间意象更生动的城市整体空间结构,提出行之有效的整体设计原则和构思。
以此次规划通过批复为契机,徐州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保持规划的前瞻性,构建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分层次的空间布局,精准定位城市各个片区的发展功能,进一步深化大郭庄片区、东南片区、高铁片区、空港片区等重点板块片区规划。
以高铁片区为例,高铁新城作为徐州城市发展的“东拓核心承载区域”,围绕枢纽新城、产业新城、特色新城、生态新城“四个新城”定位,规划建设金龙湖片区、数字未来城片区等功能区,进一步深化“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服务淮海经济区的“开放引领芯枢纽、数字经济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未来,高铁新城还将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建成产业新城和生态新城。
城市在变大,也在变精致。近年来,徐州全力推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品质的提升,不断提升规划定位,着力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一个个新兴片区“洼地崛起”、日新月异,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时势造城。徐州正全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形成新一轮阶段性规划成果,在充分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下充足、科学的空间,引领城市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项目带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功能性项目落地,一间间商业广场人头攒动……徐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处处散发着现代化的动人光彩。
城市中心,两大未来地标备受关注——总投资63亿元的徐州德基广场作为国内第二座德基高端综合体商业广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总投资60亿元的君太平洋百货项目也已正式奠基开工。
随着更多的商业项目悄然来临百姓生活之中,徐州消费业态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感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力不断增强。以彭城广场商圈为例,其消费辐射半径由2015年的100公里扩展到目前的150公里,辐射淮海经济区10城;商圈中的苏宁广场、金鹰国际两家企业重大节假日外来消费最高占比超50%,比201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按照规划,力争到2025年,徐州商圈商业辐射半径达200公里。
重大功能性项目,为城市发展赋予新价值,为市民生活带来新体验,为提升城市功能提供核心驱动力。
作为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的重要项目,徐州质子重离子医院总建筑面积6.03万平方米,是国内第二家同时具备质子和重离子治疗系统的医院。目前门诊大楼和质子重离子中心两个主体建筑已经全部实现结构封顶。
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推动徐州乃至江苏省肿瘤治疗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带动淮海经济区的整体医疗水平提升,使徐州医疗技术在高端科学技术领域占一席之地。
除徐州质子重离子医院之外,今年的城建重点工程中,中医院新院、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二期、淮海国际港务区人民医院一期等一批医院新(续)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打造高水平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发展目标,徐州加快实施医疗卫生资源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覆盖范围,持续推进更高水平、更加名副其实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商贸、医疗、教育……一张张城市名片要叫得响、传得广,需要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加快建设“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的征程中,徐州正一步一个脚印把“定位”变成“地位”。
龙头引领推动城市协同发展
今年7月,一列满载290台国产吉利汽车的中欧班列从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驶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发往俄罗斯。这是徐州中欧班列拓展运输模式、开辟贸易商品车运输新赛道的新探索。
位于淮海国际港务区的徐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日前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将重点建成立足淮海经济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一带一路”重要国际铁路物流枢纽、长三角北翼多式联运枢纽、特色产业供应链组织枢纽和陆港开放型枢纽经济创新增长极。
一个个对外开放平台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为徐州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底气。6月下旬,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开通运营,将逐步承担起淮海经济区邮件、电子商务寄递物品等的分拣、封发、运输、经转任务,以及邮政陆路邮件集散处理及物流仓储等功能,成为整个淮海经济区邮件及电子商务寄递物品经转的重要枢纽。
连接淮海、通达全球的背后,离不开城市综合能级的提升。徐州持续突出在苏北洼地崛起中的引领作用、在淮海经济区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持续拓展外围节点功能承载力,带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S101淮徐快速通道段园段通车,标志着淮徐快速通道全线贯通。该项目的建成,畅通了苏鲁豫皖省际区域便捷高效新通道,对完善区域路网格局,推动淮北、萧县两地快速融入徐州都市圈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协同发展的“徐淮速度”。
随着淮徐快速通道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的落地,区域交通同城化建设步伐加快。京沪高铁二线、徐明高速、台睢高速等区域互联互通工程顺利推进,徐宿淮盐铁路、连徐高铁通车运行,徐州至淮北、徐州至宿州两条跨省际快速路建成通车,徐菏普铁、徐蚌高速、丰沛高速、徐临高速、徐淮阜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规划实施。
做优做强,提升能级;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徐州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影响力,辐射引领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加速崛起。
记者手记
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品质之城,不仅是徐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更关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在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完善国土规划、拉大城市骨架、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肌理……古城徐州“精气神”不断提升。此外,在重点工程、物流枢纽、开放平台建设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和愿景规划,是徐州建设更高能级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有理由相信,一个城市品质不断升级蝶变的徐州将阔步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