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4000公里 苏州“安吉拉”助11位牧民重见光明

2023年08月28日 09:38:29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没想到,还能再清晰地看到我的草原、我的牛羊!”随着眼前的纱布被慢慢揭开,63岁的西藏牧民布求难掩激动,起身与身边的一群“白大褂”拥抱、握手:“我很感激苏州的‘安吉拉’!”

  “安吉拉”是藏语对医生的称呼,听起来像英语中的“天使”。从7月底到8月初,从太湖之滨到雪域高原,三位来自我市的“安吉拉”跋涉4000公里,来到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为当地11位牧民做眼科手术,帮助他们重寻光明。

  组队出征 为11名牧民解除眼疾

  今年6月,在我市第十六批援藏医疗队的帮助指导下,林周县人民医院的眼科医师们先后来到当地旁多乡、阿朗乡,开展白内障患者的初步筛查。听说苏州的眼科专家来免费诊疗,不少村民积极报名。

  根据当地情况,市立医院一方面筹备手术物资、联系物流运输;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由眼科副主任医师奚婷、医师马戈、手术室护士长蒋秋燕组成“光明小队”。

  7月31日晚,小队到达海拔4200米的林周县人民医院。来不及适应高原反应,第二天一早,他们便来到诊室,为患者做术前检查、明确手术指征。

  8月3日晚上9点半,手术设备终于抵达医院,大家连夜拆包、整理。在与手术室交接、安装设备的同时,小队当晚便为患者冲洗泪道、测量人工晶体,并将结果发往苏州测算。

  “把患者扶进来吧。”经过紧张的设备调试,8月4日早上10点,奚婷发出指令,患者被陆续送入手术室。她踩动控制踏板,显微镜下,超乳针被轻轻送入患者眼部,快速将白内障晶体乳化粉碎、吸出。

  随后,新的人工晶体被快速植入眼球。到当天24点,小队共完成眼科手术11台,包括白内障手术9台、翼状胬肉手术1台、眼睑肿物手术1台,这也刷新了林周县人民医院单日手术台数新纪录。

  为克服高原反应,在14个小时的手术中,奚婷全程挂着吸氧管。“虽然有些不利索,但大家配合默契,所有手术都很成功。”虽然类似手术已成功开展过多次,但这次过程显然大不一样。

  “算上高海拔长途运费、人工晶体等手术耗材费用,这次‘白内障复明工程’至少需要11万元。”奚婷介绍,这些手术均为公益行动,11位藏族同胞不用掏一分钱。

  仁心仁术

  “苏医生”接力奉献

  布求是此次手术的受益者。早在3年前,他便患上白内障,眼睛逐渐只剩微弱的光感。手指要送到眼前,才能勉强数清。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距离医院较远,他一直没能做有效治疗。

  西藏地区海拔高、阳光照射强,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在执行援藏医疗任务中,我市第十六批援藏医疗队发现,布求等不少患者迟迟无法手术,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考虑到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尤其是缺乏白内障手术所需的超乳设备,医疗队马上联系苏州,请求支援。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提升当地人民健康水平,苏州市立医院决定支持医疗队,在当地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在林周诊疗期间,奚婷发现,不少当地医务人员勤于学习,渴望能学习到苏州先进的白内障手术知识和技术。每次查房、检查、手术,奚婷都会带着他们旁观学习,现场讲解、演示白内障超乳手术步骤及技巧。这种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当地医务人员受益匪浅。

  8月6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沈洁、市立医院院长陈彦等特意来到病房,看望布求等白内障手术患者。

  “突切那、突切那(谢谢)!”布求欣喜地告诉远方的客人,自己和邻床的患者、67岁的占堆一样,视力都已经恢复到0.8,看东西越来越清楚。藏族同胞们激动万分,与家人一道,为苏州的医生们献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

  目前,远程心理咨询室、远程CT诊断室、5G远程超声机器人等一批先进的诊疗技术已在林周县人民医院投入应用。“2007年以来,苏州十六批医务人员‘组团式’援藏,其中有57名医务人员在林周县人民医院支援,35项手术首次在该院开展。”沈洁说,一批批先进诊疗技术,正通过苏州医生满怀温情的双手,积极造福藏族同胞,让大家不出林周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