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指成拳,星火成炬。这几天,全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成员集结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和乡村振兴等课题开展调研、献计献策。
科技镇长团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江苏的特色实践,15年前,江苏科技镇长团初次创立时,犹如星星之火。如今,已是繁星满天。从一团到千团,从十人到万人,从单支劲旅到万马奔腾。如今,江苏已累计组团1100多个,近万名科研骨干深入江苏各县市区和乡镇开展工作,形成了“县县通大院大所、镇镇有教授博士”的科创氛围。
牵手大院大所 推动县域创新发展
紧紧围绕科技人才需求,科技镇长团架起地方、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桥梁。据统计,15年来,江苏累计组团1109个,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省内外5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机关部门遴选9479名科研骨干,覆盖105个县市区、开发区,1030个乡镇。
省外高校院所一直是科技镇长团的重要来源。无锡市惠山区成立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引进丁汉院士团队,突破航空叶片加工制造“卡脖子”技术难题,获“太湖人才计划”1亿元资助。在第十四批浦口团团员、清华大学程思亮老师的对接推动下,欧阳明高院士团队成功落户南京浦口。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2013年,沈俊博士创建中科院理化所靖江产业园,中科院先后选派四位成员一茬接着一茬干,产业园年产值现已达7.5亿元,累计获批专利280余件,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
校地合作要在持续、贵在成效。海安,一个没有大院大所的县级市,通过科技镇长团穿针引线,市内859家企业与省内外271家高校院所、近百名国家级人才开展合作,年净增工业应税销售中产学研合作贡献额达65%。
科技镇长团奔赴在创新最前沿,奋斗在基层第一线。每年一支数百人的专业人才队伍,活跃在全省各地,在直面问题挑战中汲取智慧,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创新创业中铸就梦想,为推动县域创新发展深度赋能。
赋能创新创业 深度服务“四链”融合
在评新君看来,科技镇长团的最大优势是,一头连着科创资源,一头连着基层一线。最大作用是,以开阔的视野指导产业布局、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产业转型,以稀缺的资源服务产业发展。
15年来,全省各地把科技镇长团作为实施产业强省、人才振兴的“最强外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邳州团对接中科院微电子所,累计选派7批15名团员,协助引进博康光刻胶、鲁汶仪器等知名企业,助推当地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前后5批科技镇长团接续助力下,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引进国家级、省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快速成长为扬州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人才企业。
苏州创新开展“科技镇长团杯”创新挑战赛,通过需求征集、专家诊断、方案评估等一系列赛程,精准对接后方资源,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3年来累计发布技术需求925条,收到解决方案1000余条,促成技术合同金额超1.73亿元。
15年来,江苏省科技镇长团促成420多所高校院所与地方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转化各类科技成果8400多项。评新君还了解到,根据地方重点产业,第十六批共组团69个,从过去的县域组团转向产业组团,把团建在产业链上,服务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部门联动 产业发展使命在肩
化“短期挂职”为“长效赋能”,科技镇长团的最优效应是,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让科技工作、人才工作联动起来,把省市县乡创新工作贯通起来,形成齐抓人才、共促创新的生动局面。
15年来,江苏各地发改、科技、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积极参与科技镇长团选派,围绕产业精准对接,选优配强科技服务力量。
新征程上,科技镇长团如何助力产业升级,成为“科技增长团”?
评新君注意到,此次全省科技镇长团工作推进会暨第十五、十六批轮换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明确要求,希望新一批团员,要当好“四员”,即校地合作联络员、产才融合助推员、科技创新引导员、乡村振兴服务员。全面促进校地合作深化发展,探索更多产才嫁接有效路径,助推企业需求和创新资源精准匹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目前,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69个产业团、649名团员正式到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定能聚焦共享共赢、科技创新、服务基层、实践历练,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 评新而论 记者 | 王尧 编辑 | 王鹏 图片 | 江苏新闻